陈铭思索片刻,重重点头:“好!我会禀明师尊,尽力为你争取权限和数据支持!此事若成,功莫大焉!”
送走陈铭后,姜逸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反派卧底的渗透,将斗争的层级和危险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。这不再仅仅是学术争论或资源争夺,而是涉及生死存亡的暗战。
他立刻调整了研发优先级。个人防护系统的开发依旧重要,但“反渗透侦查技术”的预研也被提上了日程。
“系统,新项目立项:‘人员身份认证与异常行为检测系统’预研。目标:基于灵力特征分析、行为模式识别、微表情(神识波动)监测等技术,构建一套能够识别伪装、发现潜伏威胁的辅助系统。分析技术可行性及所需基础数据。”
【指令收到。项目立项:‘谛听’计划。】
【可行性分析:理论可行。技术基础:高精度灵力波谱分析技术(已有)、神识波动监测技术(需开发)、大数据行为模式分析算法(需构建)。】
【关键难点:1. 个体灵力特征易受功法、情绪、状态影响,存在波动,需动态模型。2. 行为模式受环境影响大,需海量正常数据建立基准。3. 高阶修士具备反侦察能力。4. 伦理及隐私问题突出。】
【所需数据:大量不同修为、功法弟子的灵力波谱样本;日常行为日志(任务、交际、消费等);自愿条件下的基础神识波动样本(需极其谨慎)。】
看着系统列出的漫长需求和难点,姜逸知道这是一个庞大而长期的工程,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。但方向是明确的。科学的力量,不仅在于创造,也在于洞察和防御。
他决定先从最基础的做起:利用现有技术,升级他的实验室安全系统。他改进了门禁,集成了灵力波谱识别功能,只有记录在案的、波谱特征匹配的人员才能进入。他设置了更隐蔽的监控符阵,不仅记录影像,还尝试记录区域内的灵力流动轨迹。他甚至开始设计一种微型的、可佩戴的“护身符”,能够持续监测佩戴者周围的异常灵力聚集或神识窥探,并发出预警。
这些措施短期内可能效果有限,但这是一个开始。他要在自己的小环境内,构建起一道基于科学技术的“数字防线”。
与此同时,宗门高层的暗战仍在继续。李牧执事似乎察觉到了什么,行为愈发谨慎,几乎抓不到任何把柄。玄骨上人一系对调查的阻挠也愈发明显,声称这是丹霞峰排除异己的阴谋。流云宗表面平静之下,暗流汹涌,信任危机悄然蔓延。
姜逸深知,自己已然成为这场暗战的风暴眼。他必须更快地成长,不仅要在丹道上持续突破,更要在自保和反击的能力上,走在敌人的前面。
科学修仙之路,从来就不只是风和日丽的实验室研究。当阴谋的触角伸来时,科学与技术的结合,也将成为照亮黑暗、斩断荆棘的利剑。
“卧底……”姜逸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,眼中闪烁着冷静而坚定的光芒,“既然你们选择了阴影,那我就用科学的光,把你们照出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