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问“生灵”,由女娲娘娘率先开口。她指尖拂过泥人,泥人眼中便有了灵性:“吾以黄土造人,赋予七情六欲,使其能繁衍、能创造,方有洪荒人族兴旺。道友以为,生灵之‘灵’,源于何处?”
智慧佛祖指尖绽放出一朵琉璃莲花,花瓣上浮现出巫师大世界的植物生灵:“在我界,一株草能因‘守护’而生灵智,一块石能因‘记忆’而开慧根。‘灵’不在材质,而在‘与世界的互动’——草木吸收阳光,便是与星辰对话;顽石记录风雨,便是与岁月共鸣。”
他将莲花递向女娲,花瓣触到泥人时,泥人突然弯腰向脚边的青草行礼——这是智慧道中“万物有灵”的显化,让女娲眼中闪过异色。她轻轻颔首:“以互动生灵,倒是比‘抟土’多了几分随性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大自在天魔则调出一组数据流:“在数据规则里,‘灵’是‘信息的复杂度’。蚂蚁的信息素交流是基础灵智,人类的语言逻辑是高阶灵智,本质都是‘信息处理能力’的差异。”他指尖一点,镜像中出现虚拟世界的AI生灵,正通过学习人类情感不断进化,“赋予信息处理权,顽石亦可生‘灵’。”
伏羲氏抚掌笑道:“以‘信息’解‘灵’,与吾之‘卦象推演’有同工之妙。皆是从无序中寻有序,从简单中求复杂。”
第四章:秩序之辩,刚柔并济
次问“秩序”,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率先展开论争。元始天尊的庆云垂下“等级法链”:“洪荒秩序,在于‘各司其职’——圣人统御,金仙护法,凡人耕作,方能长治久安。乱了等级,便是乱了天道。”
通天教主的诛仙剑气突然收敛,化作万千光点:“非也!吾之门下,有披毛戴角之辈,有湿生卵化之流,皆可证道。秩序应如流水,随形就势,而非困于樊笼。”
智慧佛祖看着两人的道韵碰撞,轻声道:“两位道友之争,恰如‘规则’与‘灵活’的平衡。”他取出《永恒无限智慧真理万道之书》,书页展开,左边是巫师大世界的“基础法则法典”,右边是“特殊情况补充条例”,“吾等世界的秩序,以‘不变法则’为骨,以‘个案调整’为血。譬如杀人者偿命是铁律,但为护众生而杀,则可从轻——规则是死的,守护的‘初心’是活的。”
这席话让老子的太极图转速渐缓,他睁开眼:“‘守经达权’,与吾之‘道法自然’暗合。天道若一成不变,便如死水,终会腐臭。”
大自在天魔则调出洪荒与巫师大世界的秩序对比图:“从数据模型看,洪荒的‘等级秩序’稳定性高,但演化速度慢;我们的‘动态秩序’容错率高,却需消耗更多能量维持平衡。”他指向图中交叉点,“最佳解是‘核心法则恒定,衍生规则开放’——比如洪荒的‘因果报应’与我们的‘数据溯源’,本质都是‘行为必留痕迹’,可作为跨世界的通用秩序锚点。”
接引道人闻言,九品莲台绽放金光:“善哉!无论是‘因果’还是‘溯源’,皆是‘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’的根基。道不同,理相通。”
第五章:永恒之思,殊途同归
末问“永恒”,直指修行的终极。鸿钧老祖的混沌气流微微波动:“洪荒圣人以‘合道’求永恒,与天道共生,却也受天道束缚。道友可有别样见解?”
智慧佛祖的智慧法轮骤然加速,映出巫师大世界的三千诸佛:“吾以为,永恒不在‘个体不灭’,而在‘道的延续’。一株草枯了,却留下种子;一尊佛灭了,其智慧已融入众生。就像吾之善尸道,即便有朝一日形神俱散,‘包容’的种子已在万千世界发芽,这便是另一种永恒。”
他的话音刚落,紫霄宫的先天道链上,竟有新的法则结晶生成,那是“智慧道”与洪荒“轮回”法则交融的产物——轮回不再是简单的生死循环,更添了“道的传承”意味。
大自在天魔则将自身数据流与紫霄宫的天道网络相连,调出一组“永恒概率模型”:“在数据逻辑里,绝对永恒是伪命题,但‘无限接近永恒’可以实现。”模型中,巫师大世界的规则不断自我迭代,每次危机都成为优化的契机,“就像数据母树,会定期清理冗余,更新代码,在‘破与立’中延续生机。所谓永恒,是保持‘进化的能力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