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凯适时向媒体展示“遇龙·潜渊”官方标注的净重为109克(±2克),实测数据完全符合甚至优于宣称。而“烈焰”标注的112克,则有三支钓竿均超出正公差范围。记者们纷纷记录,摄像机镜头推近特写。
黄明远脸色难看,钱助理在一旁低声解释:“可能是……可能是碳布批次差异……”
第二项:静态腰力测试(砝码弯曲回弹)。
这是最具观赏性的环节。钓竿被水平固定,竿稍连接拉力传感器,在距离手把节特定位置悬挂标准砝码,使竿身弯曲至预定角度,然后瞬间释放,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竿身回弹的速度和轨迹,评估其腰力(恢复性)和力传导效率。
首先测试的是“遇龙”。当5公斤砝码挂上,竿身弯出饱满弧线,释放瞬间,只见竿身“嗖”地一声迅速弹回,几乎看不到多余晃动,轨迹干净利落。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回弹时间数据极为亮眼。连续三支,表现稳定,弧线优美,回弹迅猛。
“好腰力!”观摩区有人忍不住低声赞叹。
轮到“烈焰”。同样的测试条件下,“烈焰”的竿身弯曲弧度略显僵硬,回弹时能观察到细微的颤抖和延迟,恢复速度明显慢于“遇龙”。数据对比悬殊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孙宇冷静地向围过来的记者解释:“腰力好坏取决于材料的模量、韧性以及竿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。回弹快、轨迹稳,说明力传导效率高,能量损失小,在实际作钓中表现为控鱼更稳、手感更清晰。”
李文博补充道:“我们的‘虎煌’材料通过特殊的界面改性剂和低压成型工艺,实现了高模量与高韧性的良好平衡,这是腰力出色的基础。”
黄明远的额头开始渗出细密汗珠。他焦躁地看了一眼手机,没有任何新消息。那个所谓的“惊喜”在哪里?
第三项:顶钓值破坏测试。
这是最残酷、也最具说服力的环节。钓竿被固定,模拟垂直向上提拉重物,不断加载,直至竿身断裂,记录最大承受力(顶钓值)。
顺序抽签,“烈焰”先开始。
实验室气氛凝重起来。操作员将第一支“烈焰”安装好,拉力机开始平稳加载。数值不断攀升……800克…1000克…1200克…当数值接近1500克时,竿身发出令人牙酸的“吱嘎”声,突然从中间偏上的位置脆生生断裂!
黄明远闭上了眼睛。这个数值,远低于其宣传的1800克顶钓值。
第二支“烈焰”,断裂在1400克左右,位置类似。
第三支,勉强撑到1550克,依然断裂。
围观人群中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。“渔火”团队面如死灰。
轮到“遇龙·潜渊”。
第一支钓竿安装完毕,拉力数值稳步上升……1500克…1800克…2000克!竿身虽然弯曲极大,但弧线流畅,没有任何异响。最终,在2250克的惊人数值下,竿身才从手把节上方最粗壮的位置缓缓压溃性断裂(非脆断),显示出极佳的韧性和结构合理性。
“哗——”现场一片哗然!记者们激动地记录着这个远超预期的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