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家族有个老祠堂,不大,但香火一直没断。祠堂正堂的北墙上,挂着一张用玻璃框精心裱起来的黑白全家福。那照片年头可久了,是我太爷爷那辈儿拍的,据说是请了城里照相馆的师傅来,一大家子几十口人,按辈分站得整整齐齐。照片已经泛黄,有些人的面容也模糊了,但每年清明、过年祭祖,族里的老人都会带着小辈们在这照片前磕头,认认祖宗。

照片里的人物,族老们都能挨个叫出名字来。每年,负责主祭的二爷爷,总会用他那干枯的手指,指向照片最后排靠边的位置。那里站着个年轻人,模样比其他人都要模糊些,像是拍照时轻微动了那么一下,只能看清个轮廓,穿着对襟的短褂,表情看不太真切。

二爷爷每次都会用一种带着唏嘘的语气说:“瞧见没?这个,是你们太叔公,我都没见过,是太爷爷的亲弟弟。命苦啊……这照片拍完刚第三天,他跟人去冰上凿鱼,掉冰窟窿里,没捞上来……唉,连张清楚的照片都没留下,就剩下这么个影儿。”

小辈们听了,也就哦一声,心里多少有点发毛,但年年如此,也就习惯了。

去年清明,照例全族去祠堂祭拜。仪式结束后,大人们在一旁说话,三叔家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丫头妞妞,闲不住,就踮着脚尖凑到那张全家福前看稀奇。她小脑袋歪着,看得挺认真。

看着看着,她突然“咦”了一声,伸出小手指着照片最后排那个模糊的人影,回头对三婶说:“妈妈,妈妈,你看那个叔叔,他刚才对我眨眼睛了!”

小孩子话,童言无忌。三婶当时正跟人唠嗑,也没在意,随口敷衍了一句:“别瞎说,那是老相片,怎么会眨眼睛。”

其他大人听了,也都笑了笑,没当回事。照片里的人怎么会眨眼睛?肯定是孩子看花了眼,或者光影晃动造成的错觉。祭祖是庄重事儿,没人愿意往邪乎处想。

忙活一天,晚上各家回了城里的楼房。家族微信群里挺热闹,互相发着白天拍的照片。忽然,不知道是谁,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。

那张照片,拍的正是祠堂里那张黑白全家福!

可能是谁白天随手拍下来想给没回来的亲戚看的。一开始没人留意,直到有个眼尖的堂姐发了句:“你们看这张照片,是不是有点……不对劲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