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 《宇宙共生史》开篇——文明传承者计划的星辰使命

荆无棣感到肩头微微一沉。他侧过头,看到一片极其微小、几乎透明的蓝色光尘,如同拥有灵性的雪花,静静地停落在他外套的肩线上。那蓝色,与光幕上最初投入地球夜空的那缕“第一颗星际的星”的光芒,如出一辙。它没有任何重量,却承载着跨越时空的讯息。他伸出手指,想去触碰那微尘,它却在他指尖靠近的瞬间,倏然隐没,只在空气中留下一丝几乎难以捕捉的、混合着星舰金属冰冷与织女星心之藤清香的余韵。

小主,

穆婉茹的目光越过眼前尚未消散的微尘薄雾,落在环形光幕下方。此刻,每一个学者的个人光幕上,都清晰地浮现出不同文字的标题,如同星舰在黑暗中亮起的航行灯标:

- 《地球的农耕智慧与织女星的星环农业——土壤与星尘的共同诗篇》(荆无棣)

- 《火星共生农场的十年:荒漠中绽放的星际绿洲编年史》(穆婉茹)

- 《敦煌壁画里的星图密码:千年前的眼眸与千年后的星河》(白发考古学家)

- 《星核纺织机的诞生:从蚕丝的温柔到星芒的坚韧》(星璃)

- 《天狼星战鼓与地球腰鼓的共振频率:力量的星河二重奏》(天狼星工程师)

- 《词语与呼吸:当〈百年孤独〉遇见潘多拉星的共生年轮》(潘多拉星艺术家)

- 《小行星带资源分配公约诞生记:争吵、憋气与共同呼吸的转折点》(小行星带协调官)

这些标题,便是《宇宙共生史》的第一批骨架与血肉。档案馆内的呼吸声重新变得清晰可闻,混合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平静与难以言喻的激昂。空气中漂浮的星尘光点尚未完全落定,它们在穹顶最后残余的辉光映衬下,如同悬浮在时间长河中的金色尘埃,温柔地笼罩着每一位执笔人。一种无形的重量沉甸甸地落下,那不是石碑的重量,而是历史的笔锋第一次被真正握在三百双来自不同星辰的手中,准备在宇宙空白的卷轴上,郑重写下那注定波澜壮阔、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开篇词——文明非孤岛,星河即吾乡。

光尘尚未落定,星核笔的余温还在指尖徘徊。荆无棣望着焦点光幕上闪动的课题——《地球的农耕智慧与织女星的星环农业》。窗外掠过星际航线的流光,像无数支待续的笔划过夜空。穆婉茹轻轻翻开笔记本,玉石的凉意混着纸张的纤维触感入手,她写下第一个字,墨迹缓缓渗开,如根系深入土壤。那墨色里,有地球沃土的深沉,也融入了星环折射的微光。书写即共生——笔尖的每一次移动都在星尘间刻下印记,而文明的年轮,正从这部由无数双手共同捧起的史诗开始,向着未知的宇宙深处悄然延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