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食,是眼下最紧迫的枷锁。必须让新附的流民创造价值,同时获取食物。
这一日,林枫将周老根和屯垦营的几名青壮代表召集到工坊前。巨大的水轮在瀑布驱动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,带动着石磨和杵锤运转,这场景让这些山民既感震撼,又有些畏惧。
“周老爹,各位乡亲,”林枫开门见山,“我知道,大家开荒辛苦,但远水难解近渴。眼下有一条捷径,能让大伙立刻用劳力换到粮食,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干?”
“东家请讲!”周老根连忙道,他身后的青壮们也睁大了眼睛。能立刻换来活命的粮食,没有人会不愿意。
林枫指着轰鸣的水轮和工坊:“我要扩大这工坊,需要大量的人手。第一,需要人去山里开采合适的石料,越大、越坚硬平整越好,用来打造更结实的水轮基座和石磨。第二,需要人去砍伐硬木,要两人合抱粗细的,用作水轮的辐条和主轴。第三,需要人去北面山坳里,寻找一种灰白色的、质地较软的石头,或是大块的、类似石头的硬土块。”
前两个要求大家还能理解,第三个却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“东家,找那灰白石头有啥用?”一个胆大的青壮问道。
“我自有用处,或许是烧制东西,或许是别的。”林枫没有明说,他需要的是石灰石或者高岭土,这是尝试下一步技术突破的关键原料,但现在解释不清。“你们只需按我的要求去找,搬回来。每按要求完成一担石料、一方木料,或者找到并运回一担我指定的石头,都可以兑换相应的粮食。多劳多得!”
这就是“以工代赈” 。与其无偿发放粮食,不如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取,既能完成基础建设,也能维持队伍的纪律和积极性,更能筛选出勤劳肯干的人。
消息一出,屯垦营顿时沸腾了。相比于前景渺茫的开荒,这种立竿见影换取粮食的方式无疑更具吸引力。第二天,几乎所有的青壮,甚至一些半大的小子,都拿着林枫提供的简陋工具,按照划分的区域,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。
山林间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和嘁嘁喳喳的伐木声。赵胜派了几个老兵负责监督和保卫,防止有人发生意外。
效果是显着的。大量的石料和木材被运回别院边缘的料场,工坊扩建的地基开始挖掘。虽然那灰白色的石头暂时还没找到,但别院的粮食消耗速度,因为这种“交易”而得到了有效控制,甚至因为劳动力投入生产,整体的“产出”是在增加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