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刘备的此举,徐晃心存疑虑,试探性地询问是否有何条件。

张燕回答只是单纯的赠送,并无其他要求。

张燕简短解释后,便与华雄告别,离开山阳县。

他们表示,如果需要更多的粮草,可以直接去汤阴县寻找他们。

路上,华雄担心徐晃不知好歹,浪费了这五十车粮草。

然而,张燕却表示信任刘备的决策,认为各位先生已经算计好了一切。

华雄虽然嘟囔了一句,但也无可奈何。

数日后,白波军与西凉军的使者同时出现在汤阴县城外。

虽然双方有敌意,但张燕和张济同时将他们接走。

不久之后,北门派出五百人,南城运出三十辆车,两军各自返回营地。

城头上,李儒建议华雄和张济不要持续无偿援助,提出“事不过三”

下一次来访的将是徐晃和徐荣。

短则三五日,长则半个月,刘备将会南下汤阴。

朝歌县内,风云变幻。

徐荣在此踌躇,他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:是否要将兵马归顺朝廷?面对这选择,朝廷现今的主宰者刘备与昔日董卓的统治,究竟有何本质的不同?他担忧的是,效忠朝廷后,刘备是否会步上董卓的后尘。

正当徐荣焦虑无策之时,眼前突然出现了奇异景象。

凭空出现一道星芒闪耀的身影,让他惊愕不已,他立刻拔剑戒备。

然而,那身影悬浮空中,背对着他,仿佛神秘莫测。

阳光洒在此影上,地面竟无一丝影子,令徐荣心神紧张到了极点。

来者自称刘胜,声音平缓地安抚了徐荣的紧张情绪。

在徐荣的询问下,刘胜开始详细解释刘备与董卓的不同之处。

通过对比昔日的关中惨状与现今冀州等地的繁荣稳定,徐荣心中的疑虑逐渐消解。

尽管心中仍有疑虑,但在刘胜的耐心解释下,他意识到最好的方式就是亲眼见证。

刘胜提出近期有从魏郡返回的河内郡百姓,他们的事迹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见证。

这些百姓在各地奔走相告,带领乡亲们的行动,无疑是一个展现现状真实的途径。

刘胜命令徐荣行动,前往魏郡。

他要求徐荣抓捕几名百姓询问情况,并派遣心腹进入魏郡边界探查当地百姓生活状况。

徐荣接到任务后表现出一些疑虑和震惊,因为他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几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刘胜的信件。

确认信件真实性后,他开始执行任务。

同时他也惊讶于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鬼魂之事。

之后,徐荣派遣士兵进行任务,并开始集结军队准备行动。

此时,在山阳县的徐晃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,他考虑是否再次向张燕借粮,但最终决定放弃这个计划,因为他担心会被拒绝或引起不必要的冲突。

这时一名白波军士兵前来报告情况。

门外来了一名自称能解决主公烦恼的白衣文士。

士兵将此消息告知徐晃,他愣在原地,心中疑惑这是何许人也。

随后,白衣文士被带入见徐晃。

徐晃询问其来历,白衣文士笑而不答,只询问是否知道黄巾军和黑山军。

徐晃虽出身白波军,对这些势力有所了解,但误以为白衣文士是在嘲讽他。

然而,白衣文士摆手表示并无他意,并告知黄巾军和黑山军已归顺朝廷,且在朝廷治下的五州之地安居乐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