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袁氏扶董卓上位,却不料董卓忘恩负义背叛了袁氏。
如今得知董卓的死讯,对袁绍来说似乎看到了夺回一切的机会。
袁绍欣喜万分。
听闻董仲颖之败,他心中更是痛快。
昔日董卓屠戮袁氏满门,如今大仇得报,他怎能不欢喜。
然而,新的消息令他惊愕。
天子已随冀州牧刘备移至魏郡邺城,并被认作皇叔。
袁绍震惊之后,急忙追问消息是否确凿。
士兵回答邺城四周的百姓都在热议此事。
许攸提醒道:“主公,如今重要的是天子,而非董卓的死活。”
袁绍对此虽有所认知,但对天子刘协仍持轻视态度,认为他不过是董卓扶持的傀儡。
但郭图警告,随着形势变迁,天子刘协的地位已非同往日。
若诸侯再视其为傀儡,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。
许攸进一步强调,若刘备以天子名义征讨袁绍,后果不堪设想。
袁绍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,心中有所警惕。
袁绍迟疑后询问:“我们是否还需要表面上尊敬刘协?”
许攸肯定地回应。
他强调,不论刘协的即位方式如何,他仍是灵帝血脉,目前大汉的唯一天子。
尽管袁绍内心不屑,许攸继续分析形势,提醒袁绍若是不尊天子,周围的势力如刘备、刘虞等可能会带来威胁,尤其是孔融,他可能会因利益出卖袁绍。
袁绍虽然愤怒,但仍考虑实际形势,询问许攸是否有解决当前危机的策略。
许攸提出效仿诸侯讨董的策略,以袁氏威望号召诸侯共伐刘备,解救天子。
袁绍听后大喜,采纳此策略,并命令许攸撰写檄文。
许攸同时建议占领青州作为安身之本,再图谋其他州郡。
曹操在得知董卓死、天子移驾邺城的消息后,迅速召集文武诸将商讨对策。
大殿内人才众多。
曹操、曹仁、曹洪、于禁、乐进、李典等将领聚集议事。
曹操宣布消息后,诸将开始议论。
荀彧提出派遣使者前往邺城以示忠诚的建议。
夏侯惇等武将对此表示不屑,认为刘备无权要求他们承认其皇叔身份。
程昱指出其中深层含义。
曹操接纳荀彧的意见并决定派使者前往邺城,并表明尽管自己是颍川郡守隶属于兖州牧刘岱,但他将 ** 行动,自成一体。
随后曹操收到袁绍的使者传达的讨刘檄文,并轻蔑地评论了袁绍的意图。
众人议论纷纷,讨论谁应成为联军盟主。
曹操被众将推崇,但荀彧反对他担任盟主。
荀彧认为,联军盟主将成为众矢之的,一旦讨刘失败,将首先遭受清算。
曹操认同荀彧的看法,决定放弃竞选盟主。
与此同时,孙坚得知董卓已死、天子移驾冀州邺城的消息。
但他与刘表之间矛盾重重,频繁开战。
孙坚刚结束战斗,回到府邸,就遇到了袁绍派来的使者,提出组成讨刘联军的要求。
孙坚认同冀州的富庶,决定加 ** 军。
此外,徐州陶谦、幽州刘虞、兖州刘岱、淮南袁术等诸侯也有同样的打算。
各路诸侯集结共讨冀州,九路大军浩浩荡荡来袭。
冀州刘备闻讯召集文武商讨对策。
麾下阵容庞大,文臣如郭嘉、荀谌等,武将有关羽、张飞等,人才济济一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