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部尚书连忙应道:“臣遵旨!吏部已筛选出二十名候选官员,均无贪腐记录,且有地方治理经验,明日便可启程赴江南。”
朝堂之上,众卿各抒己见,从工程规范到资金保障,从官员选拔到百姓动员,一条条对策渐渐成型。叶尘不时补充:“朕还需加一条——要求江南各府县每年秋收后,组织百姓修缮堤坝,按工时给予粮食补贴,既加固工程,又为百姓增收,一举两得。”
巳时末,《江南长效防洪条例》初步敲定,叶尘命工部与户部牵头,三日内拟定细则,颁布天下。此时,殿外传来通传:“陛下,江南温州府知府递上急奏,言温州瓯江堤坝旁发现一处古河道,若疏通可分流江水,缓解防洪压力。”
叶尘眼前一亮:“即刻传旨,命温州知府暂停其他工程,先组织人手勘探古河道,所需资金由户部优先拨付。若勘探可行,纳入江南长效防洪工程,作为重点项目推进。”
三、午时御书房见匠,亲授图纸谋创新
午时,叶尘未回后宫休憩,而是召来工部的三名老工匠,前往御书房。这三名工匠均是江南人,此次在镇江、绍兴等地加固堤坝时,提出了不少实用建议,深得叶尘认可。
御书房内,叶尘铺开江南水系图,指着长江与太湖连接处:“此处水流湍急,每次洪灾都极易溃堤。朕昨夜琢磨了一个想法,想听听你们的意见——能否在此修建一座‘控水闸门’,平时可调节水流,灌溉农田;洪灾时可关闭闸门,阻挡江水倒灌,同时配合下游排水渠,形成‘拦排结合’的体系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老工匠们围上前,仔细看着图纸上叶尘标注的闸门位置与结构。为首的王工匠沉吟片刻:“陛下,此想法甚妙!不过,闸门需用厚铁铸造,且需安装绞车控制开关,若绞车失灵,闸门便成摆设。臣建议,在闸门旁增设手动装置,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另一名李工匠补充道:“陛下,太湖周边多淤泥,闸门地基需打得更深,可用松木打桩,再浇筑钢筋水泥,防止地基下沉。另外,可在闸门两侧修建观测塔,实时监测水位与水流,便于及时调整。”
叶尘连连点头:“你们说得对,这些细节必须考虑周全。朕命你们三人牵头,组建‘江南防洪工程技术队’,负责控水闸门及其他重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。所需材料、工匠,可直接向工部申请,任何人不得阻拦。”
工匠们激动地跪地谢恩:“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,打造最坚固的防洪工程!”
叶尘扶起他们,又叮嘱道:“你们不仅要建工程,还要带徒弟——在江南各府县选拔年轻工匠,传授筑堤、修闸的技艺,让江南有自己的技术队伍,日后便可自主维护防洪工程。”
三名工匠齐声应诺,捧着图纸匆匆离去,准备赶赴江南开展工作。御书房内,叶尘望着他们的背影,心中涌起一股暖意——防洪不仅要靠官员,更要靠这些身怀绝技的工匠,靠每一个心系家园的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