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闲聊了一个时辰,从将军府的旧事,到漠北的征战,再到新政的民生,“叶靖”与“叶云”对答如流,每个细节都精准无误,甚至能说出苏瑶幼时的小名、“叶云”与她成婚时的贺礼样式,连当年将军府管家的名字都记得清清楚楚。苏瑶离开时,心中的疑虑已淡了大半——若这些人是假的,那蛮族的咒术,竟能将“亲人”复刻到如此地步。
三、御书房汇报,渐生的“信任”
苏瑶回到御书房时,叶尘正与柳若璃、叶婉清商议漕运事宜。见她进来,叶尘立刻问道:“怎么样?父亲与兄长们在忆尘院还习惯吗?”
“很习惯。”苏瑶在桌前坐下,语气带着一丝复杂,“他们对将军府的旧事记得清清楚楚,连我幼时的小名、云哥哥成婚时的贺礼都没忘。父亲还夸陛下推行新政的举措,说比他当年强多了。”
柳若璃皱起眉头,语气带着警惕:“越是完美,越可能有问题。臣查了李嵩当年的旧案,所有细节都与他们的说辞一致,甚至连李嵩派死士的人数、突袭的时间都分毫不差——这太刻意了,像是提前背好的台词。”
“可令牌是真的,玉镯是真的,细节是真的。”叶尘的语气带着一丝疲惫,他揉了揉眉心,“若他们是假的,蛮族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将军府的旧事?连管家的名字、我小时候被捉弄的事都知道?”
小主,
叶婉清这时开口,语气带着犹豫:“陛下,臣今日在漕运码头,遇到了‘澜哥哥’(复刻叶尘三哥容貌的傀儡)。他说想看看漕运的运作,还问了一些粮草调度的细节,臣按陛下的吩咐,说了些无关紧要的事。可他对漕运的流程很熟悉,甚至能指出码头卸货的不合理之处——这些都是当年将军府掌管漕运时的旧规,除了将军府的人,外人不可能知道。”
叶尘沉默了——“叶澜”当年确实协助父亲打理过漕运,对码头运作了如指掌。若眼前的“叶澜”是假的,怎么会懂这些专业的细节?他心中的疑虑渐渐被“亲情”与“细节”压了下去,语气带着一丝松动:“或许……他们真的是父亲与兄长。当年漠北一战,他们侥幸存活,在草原隐姓埋名,才知道这么多旧事。”
柳若璃还想反驳,却被苏瑶用眼神制止了。苏瑶知道,此刻的叶尘,早已被“亲人归来”的喜悦冲昏了头脑,任何质疑都只会让他反感。她转向叶尘,语气带着建议:“陛下,不如让父亲与兄长们参与一些新政事务?比如流民安置点的巡查,或者漕运码头的督导——既能让他们发挥所长,也能让他们感受到陛下的信任。”
叶尘眼前一亮,立刻点头:“好!就这么办!萧策,传朕的旨意,封‘叶靖’为‘协理新政使’,协助朕处理新政事务;八位兄长分别协助婉清、郑蓉、若雪等人打理漕运、药田、文房署事宜——但不许接触核心机密,一切行动需有人陪同。”
萧策领命而去。柳若璃看着叶尘眼中的信任,心中充满了担忧——她总觉得,这些“亲人”的归来,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,而陛下,已渐渐踏入了陷阱。
四、新政协助,“完美”的融入
接下来的几日,“叶靖”与八位“兄长”开始参与新政事务。“叶靖”每日陪叶尘在御书房处理奏折,对民生、吏治的见解与叶尘不谋而合,甚至能提出一些精妙的建议——比如在流民安置点设立“互助坊”,让有手艺的流民教授技艺,既安定人心,又能增加收入;“叶云”协助柳若璃打理吏治司,对官员考核的流程了如指掌,查出了几个贪墨的小官,深得柳若璃“信任”;“叶澜”协助叶婉清打理漕运,优化了码头的卸货流程,让粮草运输效率提高了三成;“叶峰”协助沈青薇清点兵备司的兵器,对兵器的锻造工艺、存放规范如数家珍,连沈青薇都暗自赞叹“不愧是当年的威远军少统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