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民生司初查田亩册,吏治司首派巡按官

最后,苏瑶看向郑蓉,继续说道:“郑蓉,你先在帝都设立一个‘惠民药局’的试点,负责记录百姓的常见病症,为后续的医疗改革提供数据支持。”

指令才拟好,门外就响起了一阵脚步声,原来是民生司的小吏抱着公文走了进来:“大人,兖州府那边来人禀报啦,说当地的世家囤了上千顷的良田,佃户们交不起租子,都有人开始逃荒啦。”苏瑶的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,她把公文递给叶晚清:“勘田吏先去兖州,不仅要量量田亩,还要搞清楚这些世家的良田到底是买的还是抢的。另外,让秦峰从兵备司调二十个会算数的文书过来,帮忙统计一下数据——田亩要是搞不清楚,均田令可就是一句空话喽。”与此同时,吏治司的衙署里,柳若璃正对着一份名单左看右看。林婉儿站在旁边,手上拿着御史们的履历:“二嫂,这十五个御史可都是北伐时候的文书官呢,人都挺正派的,就是大多都没当过巡按,要不要先给他们培训几天呀?”

柳若璃点头,指尖点在名单上的“张恒”二字:“张恒曾在旧朝做过县丞,熟悉地方吏治,让他带另外四位御史去徐州——徐州刚经历战火,官员更换频繁,最容易出贪腐问题。”她顿了顿,又在“李雪”的名字旁画了个圈,“李雪心思细,带三人去江南,查那些依附旧朝的世家官员,看看他们的家产是否属实。”

沈青薇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本已经修订好的《新政律》初稿,缓缓走进房间。她的脚步轻盈,仿佛生怕打扰到屋内正在沉思的人。

终于,她走到了那个人的面前,将手中的初稿轻轻地放在桌上,然后用手指着其中一条,轻声说道:“二嫂,您看这条‘官员贪腐满五十两纹银者罢官抄家’,我觉得是不是还可以再加上一条‘凡包庇贪腐者,同罪论处’呢?”

她的声音虽然不大,但却十分坚定,透露出一种对正义的执着追求。接着,她解释道:“旧朝之所以会让贪腐成为一种顽疾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官官相护。如果我们不对此加以严厉打击,恐怕很难真正根除这一弊病。”

柳若璃接史分三路出发。张恒带着人往徐州去,临行前柳若璃特意嘱咐:“到了徐州,先去秦峰的矿冶署看看,军器监的铁矿开采,过初稿,仔细看了看,提笔添上那一条:“就这么改。另外,让巡按御史带上这份初稿,到了地方先张贴出去,让百姓知道新政的律法——不仅要查官员,还要让百姓敢举报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正午时分,十五位御绝不能让地方官克扣粮草。”李雪则带着人往江南,船上装着厚厚的家产登记册,准备逐一核对。

而在兵备司的冶铁工坊里,陈武正和秦峰围着一座旧冶铁炉发愁。这座炉子看起来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,炉体锈迹斑斑,炉膛也显得异常狭小。秦峰皱着眉头,拿起一根铁钎,用力地捅了捅炉底,随着一阵“咔咔”声,一些黑色的炉渣被掏了出来。

“这样的炉子,一天最多只能炼出五十斤铁,远远不够我们铸新甲的需求啊。”秦峰无奈地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