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9章 大儒问道心何在,佛陀一笑指苍天

中土神州,大夏仙朝,都城洛阳。

此地乃人族气运汇聚之所,天子脚下,万法避退。即便是天尊级的强者,也不敢在此地轻易动用超过凡俗界限的力量,唯恐引来仙朝龙脉气运与至圣学宫浩然正气的双重镇压。

今日,至圣学宫门前,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,却足以让整个洛阳文坛为之侧目的事情。

一位身着朴素僧袍,面容慈悲祥和的游方僧人,在学宫门前那块刻有“万世师表”的圣人石碑前,静坐了三日。他不言不语,不饮不食,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块石碑,仿佛要从那古老的笔迹中,看出一朵花来。

他,自然就是奉命入世的一阐提。

他的行为,很快便引起了学宫学子们的注意。从最初的好奇、不解,到后来的讥讽、不屑,认为这又是一个想借学宫之名,博取关注的异端。

“这和尚好生无礼,圣人石碑,岂容他这般枯坐亵渎?”

“看他模样,不过一介凡僧,怕是连《论语》都未曾读过,也敢来学宫门前坐而论道?”

直到第四日清晨,学宫之中,一位地位尊崇的大儒,颜回的第七十二代嫡孙,被誉为当代“亚圣”之下儒门第一人的颜子游,终于被惊动了。

颜子游年过三百,修为已至地仙之境,一身浩然正气,几近凝为实质。他缓步走出学宫,来到一阐提面前,见其宝相庄严,佛光内敛,便知此人绝非凡俗,于是稽首为礼,沉声问道:“大师,在学宫门前枯坐三日,不知,有何见教?”

一阐提缓缓睁开双眼,那双慈悲的佛眼,仿佛能看透人心。他双手合十,还了一礼,温和地问道:“敢问大儒,何为‘教’?”

颜子游眉头微皱,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却直指儒门核心。他朗声道:“教者,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圣人立言,教化万民,明人伦,知礼义,辨善恶,此为教。”

“善。”一阐提点了点头,又问,“那,何为‘道’?”

“道者,天地之规律,万物之本源。我儒家之道,在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内圣,而外王。”颜子游对答如流,声音中充满了身为儒门大儒的自信与骄傲。

一阐提闻言,却只是,轻轻地,笑了笑。

他,伸手指了指,那高悬于天际,凡人肉眼不可见的,三十三重天。

“大儒所言之‘教’,是圣人之教。所言之‘道’,是圣人之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