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五岁论道

这问题更难。历代先哲各有说法,有的说“道在天地”,有的说“道在人心”,却从未有过定论。

玄元起身,拉着麻衣子走到荷塘边。荷叶上滚动着露珠,他伸手一指:“道在这露珠里。露从雾来,雾从水来,水从云来,云从气来,气从道来——它聚成露,是‘有’;蒸成雾,是‘无’;可无论有还是无,道都在其中。”

他又弯腰,捡起一只爬过脚边的蝼蚁:“道在蝼蚁。蝼蚁虽小,却知合群,知储粮,知避水患,这便是‘道’在指引。”

走到墙角,那里长着几株稊稗(一种野草),他轻轻拨了拨草叶:“道在稊稗。它不择地而生,不与花争艳,春来发芽,秋来结籽,顺着时序走,不慌不忙,这也是道。”

最后,他指着脚下的青石板:“道在瓦甓(砖瓦)。石板默默承重,任人踩踏,不怨不怒,却撑起了这宫墙殿宇,这还是道。”

玄元望着麻衣子,眼神澄澈:“道长你看,道不在高高的天上,也不在厚厚的书里,它在蝼蚁,在稊稗,在瓦甓,在万物里。有万物,便有‘有’;万物灭,便归‘无’;可道呢,不管有还是无,它都在,就像太阳,不管你看见看不见,它都照着。”

麻衣子站在原地,如遭雷击。他修行半生,总在追寻“道”的踪迹,以为要在名山大川中苦悟,要在丹炉旁苦修,却从未想过,一个五岁孩童会告诉他——道就在脚下,在眼前,在最寻常的万物里。

“有”是万物的形,“无”是万物的归,而“道”是那形与归背后的不变,是蝼蚁的合群,是稊稗的随顺,是瓦甓的承重,是露珠的聚散……这些他曾无数次忽略的细节,原来都是道的显象。

“扑通”一声,麻衣子对着玄元深深一拜,额头触地,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:“贫道有眼无珠!竟不知真仙童在此!太子这番话,点醒了贫道五十年的迷障!”

玄元连忙扶起他:“道长不必多礼。我只是看到了,便说了,算不得什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