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7章 特制纸张的终极毁灭

林三根冲进法庭,声音微微发抖。

“我想起来了!那个会计钱万三说过一句话——‘这纸只出不进,签了就烧底档,没人能翻案。’”

众人瞬间安静下来。

张建国猛地抬头,眼神闪烁不定。

陈岸没有动,手搭在声呐仪上,轻轻敲了两下外壳。屏幕依旧亮着,波形图缓缓跳动。

技术员立刻打开电脑,调出数据库。“现在接入南洋造纸厂1983年生产日志。”他说,“编号HK-P0813的这批纸,登记为‘全数封存于陈天豪私人保险库’,无任何出库记录。”

法官接过打印件,仔细看了看钢印和签名。“这份档案经过公证了吗?”

“是的。”技术员点头,“由香港商业档案馆认证,原始文件保存在香港历史资料中心。”

辩护律师起身:“法官,即便纸张来源特殊,也不能证明协议是伪造的。或许被告是合法取得的。”

“合法?”陈小满从后排站起来,手里晃着算盘,“八月十五那天台风那么大,村里停电停水,连广播都断了。您告诉我,张建国还能坐船去香港取纸?还是飞过去的?”

旁听席上有人低声笑了。

律师脸色一变,还想辩解。

陈岸开口了:“我们还有运输单据。”

他从防水袋中取出一张复印件,交给书记员。纸上字迹模糊,但依稀可见“HK→内地”“赵有德签收”等字样,右下角盖着红章,写着“南洋货运代理”。

“这是从赵有德家里找到的。”陈岸说,“他女儿赵秀兰想烧掉它,火还没点着,就被我妹妹抢了下来。”

陈小满抬了抬下巴:“当时她手里攥着打火机,脸都白了。”

法官反复查看单据后问技术员:“能否确认这份协议所用的纸,就是清单上的同一批?”

“可以。”技术员将显微镜画面投到屏幕上,“请看纤维交叉点的微孔分布——这种结构是德国造纸机独有的压辊痕迹,每批纸仅成型一次,如同指纹。”

屏幕上放大后呈现出一组螺旋纹路,整齐而规律。

“再与档案馆原始样本扫描图对比。”

画面切换,两张图像叠加,纹路完全重合。

“误差小于千分之三。”技术员说,“确属同一卷纸裁切而成。”

张建国突然拍桌而起:“我不信!你们都是串通好的!我签字时根本不知道什么保险库、封存!我只是接到通知,说有个紧急合同要办!”

“紧急?”林三根冷笑,“那天台风将至,船上所有人都在加固货舱,唯独你们三个外人坐在那里喝茶签字?你还说是正常流程?”

张建国嘴唇微颤,一时语塞。

技术员继续道:“我们还做了背景音分析。录音中的机械震动频率,与‘海龙号’轮机舱当天运行数据一致。时间锁定在1983年8月15日晚上九点十七分。”

法官缓缓说道:“也就是说,这份所谓的‘协议’,是在台风夜,在一艘封闭的货船上,由非船员人员秘密签署的?”

无人回应。

整个法庭陷入寂静。

陈岸站起身,走到前方。他没有看向张建国,而是将声呐仪贴在玻璃墙上,按下播放键。

低沉的声音传出:

“他们要用假纸、假墨、假天气,让一个老实人背下所有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