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面浮起一层薄雾,陈岸靠在礁石上喘息。他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声呐仪,屏幕依旧亮着,红点已经远去。

周大海的小船悄然靠拢,抛下绳梯。陈岸没说话,伸手抓住梯子,一言不发地往上攀爬。

“怎么样?”周大海蹲在甲板上问。

“有人盯上了那艘拖网船。”陈岸递过相机,“拍到一个女人,穿蓝布衫,放了个浮标。”

周大海盯着照片看了几秒:“不认识,不是村里人。”

“查一下今晚进出码头的小艇,尤其是外来船只。”陈岸抹了把脸上的海水,“她设备很专业,能接收声呐信号。”

“你怀疑她是冲你来的?”

“她拍的是我的操作界面。”陈岸低头看着湿透的衣裳,“她知道怎么用。”

第二天清晨,陈岸前往南礁区签到。

脚刚踏入浅水滩,系统提示音响起:“今日签到成功,获得‘反偷拍装置’。”

他神色未动,打开工具包里的小盒子,取出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片。拆开声呐仪后盖,将金属片贴在主控芯片旁,拧紧螺丝,动作熟练而沉稳。

返程途中,他在村口遇见陈小满。

“哥,妇女队巡逻完了,有个女的在码头拍照,说是杂志记者。”

“让她拍。”陈岸平静地说,“但要看她发什么稿。”

“真不管?”

“管,但得等她动手。”

陈小满点点头,转身跑回合作社。她手里提着铁皮桶,里面装着新领的哨子。

当天下午,林淑芬坐在租住的屋内,打开笔记本电脑。

微型摄像机插入读卡器,屏幕上浮现几张照片——陈岸站在声呐仪前,手指在屏幕上滑动,操作界面清晰可见。

“信号增强器已充满。”她低声自语,合上电脑,从发卡中取出一颗米粒般大小的摄像头,轻轻吹了口气,重新别回发间。

夜里十一点,合作社外一片寂静。

林淑芬身着深色外套,悄然靠近围墙角落。架起长焦镜头,对准值班室窗户。

屋内,陈岸正在调试设备,声呐仪屏幕泛着幽幽蓝光。

她按下拍摄键,连续拍下六张照片。

随后打开微型电台,连接U盘,开始上传文件。

数据进度条走到80%时,设备忽然轻微震动。

“传输完成。”提示音响起。

她拔出U盘,藏进内衣夹层,准备撤离。

刚转身,一道手电光直射而来。

“站住!谁在那里!”

十几名妇女举着手电和竹竿围拢过来,陈小满走在最前。

“你是哪个单位的?半夜在这里干什么?”她厉声质问。

林淑芬后退一步:“我是《沿海风情》的记者,来采风的。”

“采风要用长焦镜头对着我们值班室?”陈小满逼近一步,“把包交出来。”

“我没有包。”

“那就把发卡摘了。”

“这是私人用品!”

“搜!”陈小满一挥手,两名妇女上前按住她的肩膀。

陈小满伸手扯下发卡,翻转一捏,“咔”地一声,弹出一个小黑点。

“这就是你的采访设备?”她高高举起摄像头,“这么小的东西,能拍高清图,还能实时传信号?”

林淑芬脸色骤变。

“带走!”陈小满下令。

一行人押着林淑芬朝合作社走去。

半路上,林淑芬忽然笑了:“你们以为抓到我就赢了?陈岸那套系统,港商早就研究透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