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面仍在翻腾,火光映在水波上,染出一片猩红。陈岸靠在逃生舱边缘,喘着粗气,耳鸣嗡嗡作响,仿佛有虫子在颅内低鸣。他抬手抹了把脸,海水混着汗水滑入口中,咸涩而苦。
他没有动,也没有呼救。只是从背包里取出一根防水线,一端接入声呐仪,另一端连上备用电池。屏幕闪烁几下,终于亮了起来。
指纹解锁,输入密码,调出最后一次扫描记录。
加载条缓慢前行,一圈又一圈地旋转。他盯着屏幕,指尖轻轻敲击膝盖。当画面终于显现时,他的动作戛然而止。
不是鱼群分布图,也不是沉船坐标,而是一张洋流动态模拟图。红色箭头在太平洋中央盘旋,像是被某种力量牵引着,越转越大。系统推演了三年后的走向——那股漩涡将北移,撞入西风带,最终形成一条横跨大洋的台风通道。
“这东西...能‘养’出台风?”他低声呢喃。
话音刚落,系统提示音响起:“今日签到成功,获得《海洋生态修复方案》。”
他一怔,立刻打开文件。一个PDF弹了出来,标题赫然写着:《基于全球潮汐数据的海洋生态链重建计划》。他快速翻阅,满篇都是关于洋流调控、珊瑚培育、浮游生物增殖的技术参数,专业严谨,绝非随意拼凑。
翻到最后一页时,纸角却空了一半。
只剩半个装订孔,边缘整齐,显然是被人刻意撕去。
他皱眉,将纸页举到光下细看。残存的半页底部有一行小字:“建议接入国际气象观测网,实现多国协同预警。”其下再无内容。
他试探着开口:“请求补全《海洋生态修复方案》。”
“权限不足。”系统回应,“建议获取原始签署凭证。”
“凭证?”他冷笑,“还得盖章不成?”
就在此时,远处传来发动机的轰鸣。一艘小木船破浪而来,船头站着一人,怀里紧紧抱着一本泛黄的册子。
是陈小满。
她跃上甲板时险些摔倒,一手扶住栏杆,另一只手始终护着那本旧册。“哥!”她喘着气,“洪叔临死前塞给我的,只说了一句话——‘只有你能看懂’。”
陈岸接过册子翻开,里面全是冷库的进出货账目,自八十年代起,一笔不差。翻至最后几页,夹着一张边缘焦黑的纸片,稍一触碰便簌簌掉灰。
他小心翼翼取出,平铺在膝上。
正是那页缺失的部分。
纸上除了一幅图表外,右下角还有一行签名,墨迹虽淡,笔力遒劲——陈天豪,日期标注为:1976年8月12日。
他凝视这个名字良久,指节渐渐收紧。
七年前...那时他还未成为“他”,原主才五岁。这个港商,就已经开始布局了?
“这签名...有问题吗?”陈小满蹲在他身旁轻声问。
他没有回答。反复翻看数遍后,忽然发现签名下方藏着一行极细的小字,几乎难以辨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