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下李厂长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。他带着苏晚晴来到样品间,展示了工厂的研发实力。
"我们确实有能力做自主品牌,但是......"他叹了口气,"没有销售渠道,只能给别人代工。"
谈判开始时,李厂长给出了代工报价。苏晚晴没有立即回应,而是在纸上写下一组数字:
"如果我们合作开发校园专属系列,首批订单5万支,后续每月稳定采购2万支以上。这个规模,能否给我们更优惠的价格?"
李厂长计算了一下:"这个量可以,但你要保证最低采购量。"
"我可以签年度协议,"苏晚晴说,"但有几个条件:第一,我们要独家合作;第二,价格要比现在低15%;第三,建立库存共享机制。"
"15%太低了!"李厂长摇头,"我们也要生存。"
"李厂长,"苏晚晴直视他的眼睛,"你给德国品牌的代工利润只有8%,给我15%的降价空间,你的利润反而更高。因为我们的订单更稳定,没有汇率风险,而且......"
她拿出准备好的市场分析报告:"校园市场每年有200万新生,这是多大的蓝海?与其代工赚辛苦钱,不如和我们一起打造品牌。"
谈判持续了三个小时。苏晚晴运用所有学过的谈判技巧:
· 锚定效应:先提出15%的目标
· 互惠原则:承诺稳定的订单量
· 价值创造:共同开发新市场
最终,双方达成协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