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初遇顾淮之

"那个项目输在扩张太快,忽略了单点模型的健康度。"

"最可惜的是这个团队,产品很好,但股权结构出了问题,最后内斗散伙。"

苏晚晴如饥似渴地记录着。这些鲜活的案例,比课本上的理论生动得多,也残酷得多。

互动环节,一个学生提问:"顾先生,您认为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"

"纯粹。"顾淮之不假思索,"学生还没有被商业世界的条条框框束缚,往往能发现被忽视的机会。但这也是劣势——缺乏对商业本质的理解。"

他的目光扫过全场,似乎在寻找什么:"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创业者:既保持学生的纯粹和敏锐,又具备超越年龄的商业悟性。"

那一刻,苏晚晴感觉他的目光似乎在自己这个方向停留了一瞬。她下意识地低下头,心跳莫名加速。

沙龙结束后,人群涌向讲台想要交换名片。苏晚晴坐在原地,看着被簇拥的顾淮之。他从容地应对着每个提问者,眼神睿智,举止得体。

那是与她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
她收起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,悄悄从后门离开。冬日的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
回到储物间,她对着墙上的代理网络图出神。顾淮之的话语在耳边回响:"突破认知边界"、"纯粹与悟性"、"单点模型的健康度"......

她突然意识到,自己一直沉浸在具体的经营事务中,却很少思考更本质的问题:她的生意核心价值是什么?护城河在哪里?未来要向何处去?

这个认知让她既惶恐又兴奋。

晚上出摊时,她的状态格外不同。不再只是机械地推销商品,而是开始仔细观察每个顾客,思考他们购买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