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竞争出现

一些原本朝着苏晚晴摊位走来的学生,被更低的价格和更响亮的音乐吸引了过去。她眼睁睁看着几个熟悉的面孔在那个新摊位前驻足,拿起数据线和手机壳询问,然后因为更低的价格而选择了在那里成交。

顾客的直言不讳:

一个经常来苏晚晴这里买中性笔的男生走过来,拿起一根数据线,看了看她的标价10元,又探头看了看那边8元的牌子,犹豫了一下,还是开口问道:“学姐,你这数据线……能便宜点吗?那边才卖八块。”

苏晚晴喉咙有些发紧,她努力维持着表情的平静:“同学,我家的线用料比较扎实,耐用性更好一些。”这话说出来,她自己都觉得有些苍白无力。在绝对的价格差距面前,所谓的“耐用性”对很多追求即时性价比的学生来说,说服力大打折扣。

那男生尴尬地笑了笑,最终还是放下数据线,走向了那个新摊位。

内心的冲击与分析:

那一刻,苏晚晴感觉像是被人当面泼了一盆冷水。刚刚积累起来的一点信心和热度,瞬间被浇灭了大半。她终于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“市场竞争”,感受到了那种被后来者以更低成本、更强势姿态挤压生存空间的窒息感。

她的大脑飞速运转,分析着对手的优势:

1. 价格杀手锏: 绝对的低价,对价格敏感的学生客群吸引力巨大。

2. 视觉与听觉冲击: 更亮的灯光,更响的音乐,更容易在嘈杂的夜市中脱颖而出。

3. 看似充足的资本: 能一下子把价格压得这么低,要么是他的进货渠道更便宜(可能性不大,批发市场很透明),要么就是他愿意在初期牺牲利润甚至亏本,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