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的山村,只有虫鸣和偶尔的犬吠。临时指挥所里,一盏节能灯在夜风中摇曳,将苏晚晴伏案工作的身影投在帐篷上。
工程顾问李工递过热茶:苏总,先休息吧,明天再继续。
苏晚晴摇头,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:孩子们等不起。
屏幕上,《山海希望小学重建方案》已经初具雏形。这不仅仅是一份建筑图纸,更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蓝图:
第一阶段:应急措施
· 立即搭建临时教室,确保雨季来临前孩子们有安全的学习场所
· 启动山海助学计划,为特困生提供生活补助
· 开通线上教育通道,让山海学院的优质课程直达山区
第二阶段:校舍重建
· 选址后山平地,建设抗震等级8级的现代化校舍
· 配套图书馆、实验室、多媒体教室
· 建设学生宿舍,解决偏远村落孩子的住宿问题
第三阶段:可持续发展
· 建立乡土课程体系,将当地手工艺、山林文化纳入教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