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林烨睡不着,到旅馆楼下便利店买烟。收银员是内地来的打工妹,找零时悄悄说:"白天有人打听你们住处。"

第二天见最后一家供应商时,林烨特意约在半岛酒店咖啡厅。对方是新加坡厂商代表,报价比香港高,但保证提供正规报关文件。

"我们可以派工程师驻厂培训。"新加坡人递过合同,"但要求预付款30%。"

回程过关时,林烨在免税店买了两条万宝路。海关检查格外仔细,把他公文包每份文件都翻看一遍。

"有人打招呼特别关照我们。"老赵低声道。

到家已经半夜,林烨发现门缝塞了张字条:"小心香港刘。"没有落款。

他冲凉时热水器又坏了,冷水浇得人一激灵。窗外传来夜班工人下班的说笑声,远处工地塔吊亮着警示灯。

躺在床上算账这趟花费,路费住宿加上样品采购,花了四千多港币。如果按新加坡方案,前期投入要十万以上。

天快亮时林烨做了决定:放弃低价零件,走正规进口渠道。虽然成本高,但能避开雷区。

晨光中他给秦参谋长写了封信,提到香港商业环境复杂,建议加强跨境监管。寄信时邮局刚开门,职员打着哈欠称重贴邮票。

回厂路上买了两份报纸,特区报头版登着吸引外资新政,香港报纸在讨论九七回归。林烨在早餐摊啃着馒头想,时代变得快,得抓紧练好内功。

车间里机器已经轰响,阿梅拿着新样品跑来:"林总,按你要求改的表带模具好了!"

样品手感顺滑,卡扣严实。林烨点头:"先试产一千只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