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队长挑眉:"是啊,怎么了?"
"我有个想法。"林烨给他斟酒,"现在国库券兑付要排队,很多老百姓嫌麻烦。要是能在百货公司设个代兑点,老百姓买东西时顺手就把券兑了,岂不是方便?"
王队长眼睛一亮。这确实是个好主意。百货公司是人流最大的地方,要是能做成,可是个不小的政绩。
"不过......"他故作沉吟,"这事得上面批准啊。"
林烨微笑:"只要您促成这事,代兑点的利润,分您三成。"
包间里安静下来。只有火锅咕嘟咕嘟的沸腾声。
王队长盯着林烨看了半晌,突然大笑:"好!年轻人有魄力!这事包在我身上!"
送走王队长,赵广财兴奋地拍着林烨的肩膀:"兄弟,你这招高啊!既找了靠山,又拓展了业务!"
林烨但笑不语。这只是一步闲棋。真正的杀招,还在后面。
又过了几天,林烨正在张爷书房对账,突然有人敲门。来的是个陌生中年男子,穿着中山装,提着公文包。
"请问林烨同志在吗?"男子态度恭敬,"我是县信用社的主任,姓李。"
林烨心中一动,面上却不露声色:"李主任找我有事?"
李主任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:"我们研究了你提出的代兑方案,觉得很有可行性。想请你担任我们的特约代办员,负责周边公社的国库券兑付业务。"
林烨接过文件快速浏览。条件很优厚:信用社提供办公场地和资金支持,利润五五分成。更重要的是,有了这层官方身份,很多事就好办多了。
"感谢组织信任。"他合上文件,"不过我有个条件。"
"请讲。"
"我要自主经营权。"林烨目光坚定,"人员安排、业务拓展,由我说了算。"
李主任犹豫片刻,最终点头:"可以。不过每月的账目要清晰,我们要审计。"
送走李主任,张爷悠悠开口:"这一步棋,走得妙。"
林烨微笑:"还得谢谢您老的引荐。"
有了信用社这块金字招牌,林烨的生意很快走上快车道。他在县城租了个小门面,挂上"国库券代办点"的牌子,又雇了两个待业青年帮忙。赵广财负责外围收购,他坐镇指挥,业务迅速辐射到周边十几个公社。
资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第一个月净利就达到三千元,相当于普通工人六七年的工资。
但林烨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。他清楚,这只是开始。更大的舞台,还在南方。
这天对账时,赵广财带来一个消息:"兄弟,听说深圳那边的国库券差价更大?面值一百的券,八十就能收到?"
林烨笔尖一顿。终于有人提到深圳了。
"赵哥有兴趣?"
"当然有兴趣!"赵广财兴奋地搓手,"那边可是遍地黄金啊!"
林烨合上账本,目光深远:"是时候出去走走了。"
当晚,他再次翻开笔记本,在"深圳"两个字上画了个圈。圈外,又延伸出几条线:股票认购证、土地批文、进出口配额......
窗外,一轮新月爬上枝头。清冷的月光照在青年专注的侧脸上,映出一双野心勃勃的眼睛。
风起于青萍之末。而这场即将席卷全国的财富风暴,此刻正从这个北方小城的陋室里,悄然酝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