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让阿强利用本地混混的消息灵通优势,留意各种工地零散采购的需求和小道消息。他自己则再次拿着赵卫国给的条子和新印的、头衔为“烨磊贸易部经理”的名片,去拜访之前联系过的几家单位。
这一次,身份不同了。虽然对方可能还是看赵卫国的面子,但“贸易部经理”这个头衔,让他说话办事多了几分底气。他不再空谈合作,而是带着从阿强那里打听来的、一些工地急需的小批量五金配件清单(如特殊规格的螺丝、阀门等),直接报价。
由于他准备充分,报价合理(甚至略低于市场价,旨在打开局面),交货及时(利用北方的渠道快速调货),竟然真的接了几单小生意。虽然每单利润只有几十上百块,但重要的是,他初步建立了信誉,他的名字“林烨”和“烨磊贸易部”开始在一些小圈子里被人提及。
在这个过程中,他有意无意地,总会把话题引向土地和规划。
“王科长,你们这新厂房地块选得真好,以后肯定升值!”
“李村长,听说咱们村东头那片荒地,也要规划进去了?”
他问得巧妙,像是随口闲聊,不露痕迹。大多数人只是随口应付,但也有人会透露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碎片。林烨都默默记在心里。
晚上,他回到贸易部后院的小屋,在煤油灯下整理这些零散的信息,结合白天的观察和地图,慢慢拼凑着深圳早期土地开发的模糊图景。他重点关注那些目前偏僻、但靠近未来规划主干道或功能区的边缘地块。
同时,他也没有放松对铁箱秘密的调查。那张四人合影和“大鹏湾1980.8.10”的线索,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。他找了个机会,以考察海边建材运输为名,去了一趟大鹏湾。
1983年的大鹏湾,还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,海岸线曲折,山林茂密,人烟稀少。他沿着海岸线走了很久,凭借玉佩那微弱的指向感,在一处极为隐蔽的、布满礁石的海湾角落,发现了一些疑似人工开凿的痕迹和几块散落的、与铁箱里骨牌材质相似的碎石。但除此之外,再无更多发现。那次任务似乎被抹去了所有明显的痕迹。
这次探查更加深了他的疑虑:龙影小组当年在此执行的任务,绝对非同小可。赵卫国,到底知道多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