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穿越者学院

人文与社会学院:研究星际社会学、外星文明、历史(包含两界历史)、法律与伦理,由苏文担任院长。

各学院之下,再设更细分的系所。”

“第三,师资力量。 采取‘双导师制’或‘混合教研室’模式。原住民的符法大师与穿越者的物理学家共同教授能量学;古代的兵法家与现代的战术分析师一同推演星际战例。打破壁垒,互相学习。同时,邀请北斗守望的专家、甚至未来可能的外星盟友(如果有)担任客座教授。”

“第四,生源选拔。 面向全境所有族裔,年龄放宽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设立严格的统一考试与综合评估体系,重点考察潜力、心性、创造力而非单纯的血统或现有实力。设立高额奖学金和定向培养协议,吸引优秀人才。”

“第五,课程体系。 这是核心难点。”陆沉看向艾拉和苏文,“需要组织两界顶尖学者,共同编纂一套全新的教材。内容需将原住民的修炼体系、符文阵法、对天地能量的感悟,与穿越者的科学理论、逻辑思维、工程技术进行深度融合。例如,《高等能量学》既要讲灵气本质,也要讲质能方程;《星际战略学》既要分析阵法布局,也要运用运筹学。”

“这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……”苏文感叹,但眼中充满挑战的兴奋。

“正因其浩大,才必须做。”陆沉斩钉截铁,“学院将采用‘理论+实践+悟道’的三元教学模式。除了课堂学习,学员必须进入实验室、工厂、甚至随军见习。‘悟道舱’将作为重要辅助工具,用于模拟复杂环境和加速知识领悟。”

“第六,学院精神。 要着力培育‘开放、包容、求真、担当’的学院精神。鼓励学术争鸣,禁止门户之见。明确告知所有学员,他们肩负着文明存续的重任。”

陆沉的构想宏大而细致,描绘出了一幅令人向往的蓝图。赵明、艾拉、苏文都意识到了这件事的深远意义——这不仅仅是培养人才,更是在塑造天穹文明未来的灵魂。

小主,

“此事,利在千秋!”苏文激动地说,“老朽愿竭尽所能,促成此盛举!”

“我会立刻协调资源,优先保障学院建设用地和初期投入。”赵明也表态。

“科研团队会全力支持教材编纂和实验室建设。”艾拉补充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