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 两族融合

而穿越者工程师也在一次次失败中发现,在某些能量节点嵌入特定的稳定符文,确实能极大提升核心的稳定性,这是纯机械和算法难以达到的效果。

双方开始放下成见,尝试理解对方的思路。符师们学习基础的物理学和能量计量单位,工程师们则捧着厚厚的符文图谱苦苦钻研。虽然过程磕磕绊绊,但一种名为“合作”的种子,开始萌芽。

更大的举措,是“知识圣殿”的建立。

这座位于新城中心的宏伟建筑,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或藏经阁。它由穿越者设计,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钢结构,内部宽敞明亮,集藏书、阅览、研究、讨论、甚至实景模拟于一体。

圣殿之内,收藏着来自两个世界的知识瑰宝:

一侧是浩如烟烟海的原住民典籍:功法秘籍、丹方符箓、史书杂记、地理志异……

另一侧是穿越者带来的电子数据库、科技文献、理论教材、工程蓝图……(通过特制的灵能供能显示设备查阅)

更重要的是,圣殿内设立了数十个“融合研究小组”,针对具体课题,招募两族学者共同攻关。例如:“灵能驱动符文逻辑电路研究”、“基于灵气环境的作物基因改良项目”、“传统炼体术与现代人体工程学结合应用”等等。

这里成为了两族知识分子交流最活跃的场所。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符师,对着全息投影上的能量结构图冥思苦想;也可以看到一位年轻的穿越者程序员,捧着一本古旧的阵法详解,抓耳挠腮地向旁边的原住民修士请教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融合不仅仅发生在实验室和圣殿,更悄然渗透进新城的每一个角落。

集市上,开始出现一些新奇的商品:铭刻了简易恒温符文、可以自动加热的金属饭盒(穿越者士兵最爱);采用了轻薄坚韧合成纤维、却又绣有传统祥云纹饰的衣物(深受年轻原住民喜爱);甚至还有联合开发的、味道古怪却能快速补充体力的“能量棒”和“压缩灵食”。

酒馆里,人族佣兵和穿越者工人可能因为一杯酒的价钱争执起来,但也可能因为讨论如何改进一把复合弓的握把而聊得热火朝天。语言依旧是个障碍,但手势、简单的通用语词汇和酒精,成了独特的交流媒介。

最大的挑战和进步,来自于年轻一代。

议会成立了第一批“联合学堂”,强制要求适龄的原住民和穿越者孩童一起接受教育。课程设置极为奇特:上午学习数学、物理、通用语和历史(包含两个世界的历史),下午则学习基础炼气、符文辨识和天穹星地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