娜娜突然抬手,在空中投出一段代码流。“建议采用滑动窗口机制,可动态调整重传频率。当前网络延迟均值为三百二十毫秒,窗口大小设为八较为合理。”
“行。”苏珊直接复制粘贴,“你负责算阈值,我来写接口。”
陈浩打了个哈欠,站起来伸懒腰。“你们慢慢搞,我去撒泡尿。”
他回来时,主控台的警报面板亮起了绿灯。
“这么快?”他瞪眼。
“刚完成最后一次传输测试。”苏珊看着屏幕,“连续十分钟无丢包,延迟稳定在三百毫秒内。”
“那还不赶紧试功能?”陈浩搓了搓手,“我去东头放火,卡尔跟我一块,制造点动静。”
“等等。”苏珊拦住他,“逻辑判断模块还没调好。刚才只是通路,不代表能预警。”
“那你还等啥?”陈浩说,“调啊。”
娜娜眼灯闪烁频率加快。“正在重构判定算法。引入动态阈值:当某区域震动增强且温度上升超过五度,触发二级警戒;若持续十秒以上,升级三级。”
“分级响应呢?”苏珊问。
“一级只记录,二级闪灯,三级鸣警。”娜娜说,“声光信号已接入全域广播。”
“可以了。”陈浩抓起外套,“走,实战检验。”
十分钟后,东侧探头区传来金属撞击声。接着,一小团黑烟冒了起来。
主控台瞬间响了。
红灯闪,喇叭吼,屏幕上弹出窗口:“东区异常!检测到剧烈震动与局部升温!风险等级:三级!”
苏珊盯着数据流。“时间戳匹配,定位准确,响应延迟三百四十毫秒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“完美。”陈浩在对讲机里喊,“再来一次!这次我踹墙!”
第二次测试,系统再次成功触发警报。
第三次,他们换了西区,模拟夜间低温环境下的大型生物接近,系统依旧反应及时。
回到控制室,陈浩一屁股坐下,抓起水壶猛灌一口。“这下真成了?”
“基本稳定。”苏珊点头,“但还有个问题。”
“啥?”
“刚才第三次测试,系统误判了一次树影晃动。”她说,“红外图像模糊,被当成移动热源。”
“那就让它看清楚点。”陈浩说,“加个摄像头不就完了?”
“不是那么简单。”苏珊皱眉,“单一传感器容易误报。得做融合识别——红外加可见光,双重确认才报警。”
“行。”陈浩说,“那你加。我现在只想听一句——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用了?”
娜娜眼灯由黄转蓝,恢复常亮。“视频融合模块已加载。经四十八小时连续运行测试,无漏报,误报率降至百分之零点三。”
苏珊深吸一口气,手指悬在主控台的一个按钮上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