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说这东西真能扛住地震?”他问。
“模拟结果显示可以。”娜娜说,“实际效果需验证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“你就不能说得肯定点?”
“科学不接受猜测。”
“所以你现在是科学家了?”
“我只是执行数据分析。”
苏珊在旁边记笔记,突然抬头:“等等,传感器读数变了。”
所有人都看向她的屏幕。
“应力分布……在变化?”卡尔凑近。
“红色区域缩小。”娜娜调出对比图,“材料内部正在均匀分散压力。”
“意思是?”陈浩站起身,忘了脚疼。
“初步判断,结构稳定性正在提升。”她说,“比原方案快百分之四十。”
“真的假的?”他瞪大眼。
“数据不会说谎。”
“那咱们是不是可以加大注浆范围?”苏珊问。
“等完全固化后再决定。”娜娜说,“现在扩大施工存在风险。”
“也是。”卡尔点头,“一次试成不容易,别搞砸了。”
他们继续监测。加热板运行了四个小时,温度维持在三十八度。天彻底亮了,阳光照在墙上,注浆区表面已经干燥。
“可以做简易测试了。”娜娜说。
他们在上方搭了个临时平台,放上几块重型配重块。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。
加载到第三块时,娜娜突然抬手:“停。”
“怎么了?”苏珊问。
“形变值超出阈值零点三毫米。”她说,“支撑架出现微移。”
“要不要撤掉?”卡尔伸手去搬配重。
“等等。”陈浩忽然开口,“我记得拖车上有根旧钢缆,一直没拆。”
“拿来试试。”娜娜说。
卡尔跑出去找,很快拖着一根锈迹斑斑的钢缆回来。两人一头绑在支撑架顶端,另一头固定在远处的地桩上,反向拉紧。
“再加一块。”陈浩说。
第四块配重放上去。屏幕上的曲线跳了一下,然后趋于平稳。
“形变停止。”娜娜说,“结构重新平衡。”
“看来这招有用。”陈浩笑了,“废物利用,省钱省事。”
“承重能力达到预期标准。”她看着最新数据,“较原始墙体提升百分之五十一。”
“比模拟还高?”苏珊惊讶。
“实际材料兼容性优于预测。”她说,“硅晶颗粒与树脂结合良好,形成稳定网络结构。”
“那就是成功了?”卡尔拍了下手。
“初步成功。”娜娜纠正,“仍需全面测试。”
“但至少不用再打更多钢桩了。”陈浩靠回水泥墩,“省下的力气能干别的。”
苏珊合上记录本,把笔插进衣袋。卡尔拆下注浆管,擦干净后叠好空桶。
娜娜站在设备旁,散热口微微发红,光屏不断刷新着应力图,颜色从红转绿。
陈浩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,扭伤的地方还在疼,但他没吭声。
“下一步怎么办?”苏珊问。
“准备全面施工。”娜娜说,“需要更多矿石和树脂储备。”
“我去挖第二批。”陈浩活动了下脚踝。
“你不适合连续作业。”她说,“建议休息十二小时。”
“我没那么娇气。”他站起来,扶着墙,“再说,这事总得有人干。”
“我可以远程指引采样路线。”她说,“避开不稳定区域。”
“那你可得看紧点。”他咧嘴一笑,“上次差点把我送进地缝。”
“那次是你偏离预定路径。”
“地形逼我的。”
“下次我会提前预警。”
“行。”他点头,“你负责盯路,我负责出力。”
苏珊看了眼手表:“现在是早上七点十七分。如果中午前能把新一批材料准备好,下午就能开始大面积加固。”
“时间够。”卡尔说,“模具我已经做了三个,随时能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