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知道。”她点头,“第一节课目标不是做出精品,是让人愿意留下来。”
他们继续讨论细节。陈浩负责统筹时间安排,娜娜补充应急预案,卡尔列出设备检修计划,苏珊调整教学节奏。
天快黑时,第一件手工艺品正式入柜。
它被放在中央展台,底下垫着灰布,上方打了灯。灯光照在纤维纹理上,映出淡淡的星地图案。
陈浩在底部刻了字:“星痕计划·第一号共创样本”。
“以后每件都这么标?”苏珊问。
“当然。”他说,“不然怎么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的。”
娜娜启动延时摄影,记录整个制作过程。画面从原料采集开始,经过处理、编织、压制定型,最后定格在成品展示。
投影打在墙上,循环播放。
“像个小电影。”陈浩靠在椅背上,“虽然只有三分钟。”
“信息密度足够。”娜娜说,“可作为培训素材重复使用。”
“挺好。”他闭上眼,“明天开始,咱们就是正规文化项目了。”
没人接话。
但他们都没走。
第二天早上,工坊门还没开,陈浩就听见外面有动静。
他走出去拉开门,发现门口地上放了个小盒子。
盒子没封口,打开一看,里面是几片打磨过的金属片,形状不规则,边缘光滑,像是被人长期把玩过。
下面压着张纸条:“我妈留下的旧纽扣,她说不想扔,但也不知道干嘛用。你们能用吗?”
陈浩拿起一片金属,在光下看了看。它反着微弱的银光,表面有些划痕,但能看出曾被精心打磨。
他转身走回工坊,把盒子放在展台旁边。
“又来一个。”他说。
苏珊过来看了一眼,“放那儿吧。”
“不问是谁送的?”
“不用。”她低头整理图纸,“反正人已经信了。”
卡尔检查新一批纤维材料,确认无断裂风险后,一捆捆码在墙边。
娜娜更新接待名单,新增三人报名。其中一人备注写着:“我会焊小零件,能不能教孩子做个会动的?”
陈浩看到这条,笑了下。
“看来咱们不只是收破烂了。”他说,“已经开始收手艺了。”
苏珊打印标签,贴在展柜上。标签很简单,只有一行字:“来自不同人的不同故事”。
他们围着展台站了一会儿。
外面风刮了一下,门轻轻晃了下,没关严。
陈浩走过去,正要关门,看见远处走廊有两个穿维修服的人朝这边走来。
他回头看了一眼屋里的展台,灯光还亮着。
手镯静静躺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