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午他在办公室汇总情况。
苏珊来了,放下几张图解卡片。“我做了个测试版,用颜色区分不同区域规则。绿色是允许的,黄色是限制的,红色是禁止的。”
“像交通灯。”
“对。我还加了图标,比如睡觉的小人代表作息时间,冒烟的机器代表高危操作。”
“不错。”陈浩拿起来看了看,“比文字好懂多了。”
“但我发现一个问题。”她说,“有些人看到规则,第一反应不是遵守,而是找漏洞。”
“比如?”
“比如有人问:‘如果我不用系统积分,自己修设备算不算违规?’”
“算。”陈浩说,“所有资源调配都得登记,不然怎么保证公平?”
“可他们觉得这是‘钻空子’,不是‘违规’。”
陈浩把笔扔在桌上。“所以现在不是规则不够严,是大家根本不信我们会执行。”
“不止不信。”娜娜插话,“监控数据显示,有三人今日收到系统警告后,在私人聊天频道发言称‘反正不会真罚’。”
“典型的心态。”苏珊说,“先试探底线,再决定服从程度。”
“那就让他们知道,我们会动真格的。”陈浩翻开日志本,“但不能一开始就抓典型,得先教。”
“怎么教?”
“明天早饭时间,我在食堂讲一遍。”他说,“每条规则配上实际例子,谁听得懂,谁就能少犯错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“你要站椅子上讲?”
“有必要的话。”他咧嘴一笑,“大不了摔下来,至少印象深刻。”
傍晚他路过休息厅,听见两个后勤人员坐在沙发上聊天。
“今天娜娜又提醒我垃圾分类不对。”一人抱怨,“我说我又不是清洁工,管那么多干嘛。”
“你积分被扣了吗?”
“没,就是发个通知。我说反正够吃够住,少两分咋了。”
“听说有人私自进能源舱,也没事。”
“真的?”
“我亲眼看见的。晚上十一点,门开了,一个人进去十分钟才出来。啥事没有。”
陈浩没出声,悄悄离开。
回到办公室,他调出能源舱门禁记录,找到那个时间段,输入身份编号。系统显示是研究员李维。
他又查李维的过往记录。探索日志延迟提交五次,都被标记为“已提醒”,无后续处理。设备使用超时三次,均未扣分。
这不是偶然违规,是形成了习惯。
他把名字圈出来,写上“重点关注”。
然后打开新文档,标题打了四个字:宣讲提纲。
第一条写的是:为什么规则不是用来吓人的,而是用来保护所有人的。
第二条:违规成本不高,是因为我们还没开始算账。
第三条:明天八点,食堂,我会讲清楚哪些事能做,哪些不能,以及做了会怎样。
他停下笔,起身走到窗边。
公告栏上的纸又被风吹起来了,这次两条边都翘了。他走过去,把剩下的磁吸夹全拿出来,一个个压上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