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浩把笔记本合上,笔往桌上一扔。他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,凌晨一点十七分。
“咱们不能再这么熬了。”他说。
苏珊抬起头,刚画完第三张手绘图的她正准备翻页,听到这话停了下来。卡尔的手指还搭在键盘上,终端里跑着质谱仪最后一批数据。娜娜站在角落,光学模块微微亮着,像是没关机的灯。
“我算了下。”陈浩从椅子上撑起来,胖乎乎的手掌拍在会议桌边缘,“过去七十二小时,我们四个人加起来睡了不到十个小时。我昨天喝了三杯提神剂,尿都绿了。”
没人接话。
“这不是拼谁命硬。”他指着墙上贴满的观察记录,“夜芒草的事刚有点眉目,后面还有多少草等着查?多少虫子等着认?要是哪天谁脑子一懵记错数据,前面全白干。”
苏珊放下笔,“你想说什么?”
“立规矩。”陈浩调出便携终端,投影展开一张简单的结构图,“生活作息、资源分配、行为规范,先定个底。”
图上有三条线,颜色不同,连着几个方框。字写得歪歪扭扭,像是临时赶出来的。
“第一,作息。”他点了一下,“以后每天必须有六小时连续休息时间,不能拆开用。谁敢通宵,第二天禁入实验室。”
“你昨晚还在守吸附膜。”卡尔说。
“所以我现在说话才有资格。”陈浩不躲,“我不怕你们说我双标,我是第一个违反的人,也是第一个提出来改的。”
苏珊轻轻哼了一声。
“第二,资源。”他划到下一块,“工具、设备、采集样本,按任务需求分配。谁负责什么,东西就归谁管。用完了登记,损坏照赔——娜娜,你能记账吧?”
娜娜点头,“资料库支持物品追踪系统,可设置权限与使用日志。”
“好。”陈浩松了口气,“那以后谁拿走东西不还,我就贴他名字在墙上。”
“幼稚。”苏珊说。
“有效就行。”陈浩咧嘴,“第三,行为底线。三条:不准浪费材料,不准私自改动实验参数,不准破坏公共设备。违一次警告,两次锁权限,三次……咱们投票看他还留不留。”
屋里安静了几秒。
卡尔慢慢把手交叉放在桌上,“你说的这些,本质上是防止个体影响整体效率。”
“对。”陈浩点头。
“但太松了。”卡尔说,“没有监督机制。谁来判断是不是浪费?谁来认定改动是私自动的?你定的规则,最后还得靠人执行。人一多,主观就来了。”
“那你意思是?”陈浩问。
“需要仲裁者。”卡尔说,“或者轮值管理员。每三天换一个,负责记录违规、发起讨论、执行处罚。不然规则就是纸。”
苏珊皱眉,“管得太死,做事会束手束脚。我们现在做的都是没谱的事,很多发现是乱试出来的。要是每次动仪器都要报备,谁还敢折腾?”
“我不是要卡创新。”卡尔说,“我是怕有人拿集体资源赌个人想法。”
“那你觉得我算不算?”陈浩突然笑,“昨晚上非说要贴膜抓分泌物,是不是也算拿设备冒险?”
“那是基于已有数据的合理推演。”卡尔说,“不是凭空乱来。”
“可在我嘴里说出来的时候,听着也像胡扯。”陈浩摊手,“你要真按流程走,得开会审批、写方案、等投票。等批下来,虫子都搬家了。”
“所以规则要有弹性。”苏珊接过话,“不能一刀切。比如‘不准改参数’这条,可以加个例外:紧急调整允许事后说明,只要结果能复现,就不算违规。”
“那就得有人判断什么叫‘紧急’。”卡尔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