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浩猛地跳起来,举起荧光笔:“孢子释放!!!”
屋里安静了一瞬。
然后苏珊笑了。卡尔嘴角动了动。娜娜的光学镜头微微调整角度,像是在打量什么新发现。
“你刚才……没有看提示。”她说。
“当然没有。”陈浩把笔插回笔筒,“我都背下来了。干风、负压、特定震动,三件套齐了才开工。少一个都不行。”
“不错。”苏珊重新坐下,“至少现在你能分清负压和气压骤降的区别了。”
“那当然。”陈浩得意,“一个是抽真空,一个是爆炸泄气,差远了。”
娜娜同步更新模型,将最新逻辑链导入系统。
屏幕上,原本断裂的曲线终于连成一条完整路径。红色警告消失,底部跳出绿色标识:【生态机制闭环建立】。
“接下来。”卡尔翻开笔记本空白页,“列出实地监测必须捕捉的关键节点。”
“第一,风向突变时间。”苏珊说。
“第二,地表湿度跌破阈值。”陈浩抢答。
“第三,负压确认。”卡尔写。
“第四,微震初波抵达。”娜娜补充。
“第五,菌丝荧光反应。”苏珊加上最后一项。
四个人同时看向投影。
动画再次运行。这一次,所有环节严丝合缝,没有任何中断。
陈浩靠在椅背上,长出一口气:“总算搞明白了。原来这颗星球不是靠太阳晒暖,而是靠自己‘呼吸’活着。”
“它在调节自身生态。”娜娜说,“类似生物体的代谢过程。”
小主,
“所以咱们住的地方,其实是个活物?”陈浩挠头,“那我上次在岩壁上刻名字……算不算划伤皮肤?”
“建议以后别乱刻。”苏珊淡淡地说,“万一它痒起来,抖两下就够我们受的。”
陈浩缩了缩脖子。
卡尔合上本子,写下标题:【监测优先级清单】。
娜娜开始整理数据包,准备导入便携终端。
苏珊拿出一张白纸,画起简明图解。她把整个流程拆成五个步骤,每个步骤配一个小图标:风、水滴、波浪线、山体、发光点。
陈浩凑过去看:“你这画得比我好多了。”
“因为你画的波浪线像面条。”苏珊没抬头。
“那是艺术表达!”他抗议。
“表达失败。”卡尔说。
陈浩正要反驳,忽然看见娜娜的投影闪了一下。
新的数据流正在加载。
“我在对比历史气象记录。”她说,“寻找是否还有未被注意到的相似事件。”
屏幕滚动,一行行时间戳闪过。
突然,某条记录被高亮标记。
“发现一次潜在案例。”娜娜停下,“七十三天前,西部边缘区曾记录到短时负压与不明震动叠加。”
“那时候我们还没来。”苏珊皱眉。
“传感器自动存档。”娜娜回答,“未触发警报,数据归类为背景噪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