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想了想:“你留下的痕迹,别人看得见。”
“行。”卡尔点头,“这个能懂。”
“心声墙呢?”
“你想说的话,就写这儿。”陈浩说,“不用署名,也不会丢。”
“声音之夜?”
“一人说一句,我们听全部。”娜娜说,“数据模型支持这种结构的情绪传递效率。”
“挺好。”卡尔说,“连我的话都能塞进去。”
“共享粥呢?”
“剩饭混一起,味道也没差。”陈浩说,“反正都是糊的。”
“改成‘我们一起吃的饭’。”苏珊说,“少点丧,多点暖。”
“本质没变。”娜娜说,“但接受度预测上升二十九个百分点。”
“那就这么定了。”陈浩站起来,伸了个懒腰,椅子腿在地上划出一声长响。他走到投影前,手指点了点屏幕上的三大板块,“科技让人活下来,艺术让人知道自己活着,互动让人觉得——嘿,还有人陪着你活着。”
没人接话。
但他也不需要。
娜娜的光学镜头微微闪了一下,像是在调整焦距。她把纸质版方案轻轻合上,夹进文件夹。封面朝下放在桌上,边缘与桌沿对齐。
苏珊把“随便写”三个字抄在便签纸上,贴在自己笔记本最前面。她用笔尖戳了戳那行字,嘴角动了动。
卡尔检查完最后一份排班匹配报告,关掉平板。他靠回椅背,双手交叠放在腹部,难得没有皱眉。
阳光斜照进来,落在终端散热口的位置,那里有一点细微的白烟升起,很快散开。
陈浩拿起刚打印出来的首页,纸还带着温热。他把它推到桌子中央,说:“这就是咱们第一个文化节的样子了。”
娜娜的屏幕停在“方案V3.0_最终确认版”,自动归档完成,提示音轻响一次。
苏珊低声念了一遍主题名:“我们在一起。”
卡尔看了眼时间,说:“明天开始贴通知?”
“等娜娜把海报做出来。”陈浩说,“我建议加个二维码,扫一下能听往届……哦不对,还没往届。”
“可以录一段预热音频。”娜娜说,“用今天的讨论原声剪辑。”
“行。”陈浩点头,“就从我说‘杯子里的水凉了’那句开始。”
“那段有五秒空白。”她说。
“那就留着。”他说,“让人听听沉默有多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