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沉默了一会儿,拿起笔,在本子角落写下三个问题:
1. 小轮怎么带动大轮不打滑?
2. 扭矩到底是个啥感觉?
3. 能不能不用皮带,改用别的?
写完,他吹了口气,像要把杂乱的思绪吹散。
“我一直以为机械就是拼零件。”他说,“谁想到还得学说话。”
“你不学,零件也不会听你的。”
“所以我得先学会跟它们讲道理?”
“至少得知道它们听得懂什么。”
他又低头看自己画的草图,手指沿着传动路径慢慢划过。突然,他抬头:“你说……如果我把手柄这边做得特别轻,转起来省力,但后面接个大轮慢慢转,再通过另一个小轮加速传到锭子上——这算不算两级变速?”
“理论上可以,叫多级传动。”
“听着像自动挡汽车。”
“原理相似。”
“那咱能做吗?”
“材料有限,但简化版可以尝试。”
“也就是说,我不是非得一次到位,可以先搭个‘传动培训班’,让每个零件学会自己的动作?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“你这个比喻……勉强合格。”
陈浩咧嘴笑了下,肩膀松了下来。他伸手去拿水壶,发现空了,干脆放回原位。
“以前上学,老师讲齿轮比,我就走神。”他望着天花板,“总觉得这些东西离我十万八千里。结果现在,我不学,就没衣服穿。”
“生存改变了优先级。”
“可不是嘛。”他活动了下手腕,“那咱们接着来?我还有个问题没搞懂——扭矩匹配是啥意思?总听你说这个词,跟念咒似的。”
娜娜调出新页面,显示一组数据对比:不同直径的轮子组合下,输入与输出的扭矩变化曲线随之波动。
“匹配是指让每一级传递的力量和速度适合下一环节的需求。”她说,“比如你骑自行车,起步要用低档,不然蹬不动;速度快了再换高档,不然累死也追不上。”
“所以传动系统得会换挡?”
“理想状态下是。”
“可咱这纺车不会自己换,只能固定一套。”
“那就选最适合常用工况的一组参数。”
“也就是说,我要决定它是‘猛男型’还是‘耐力型’?”
“如果你非要这么分类。”
“那我肯定选耐力型。”他摸着下巴,“反正我不赶工期,就是别老坏。”
“建议传动比设定在三比一到四比一之间,手动操作最省力。”
“三到四?”他在纸上写下来,“那我得算算轮子多大合适。”
他翻出之前测量的数据本,一页页翻找,找到锭子轴和手柄轴的直径记录,又掏出计算器按了几下,眉头越皱越紧。
“不对啊。”他嘀咕,“按这比例,输出轮得比桌子还宽。”
“空间受限,可用多级传递压缩尺寸。”
“又是多级?”
“否则难以兼顾效率与体积。”
陈浩靠回椅子,仰头看着屋顶横梁,“所以说,想偷懒反而要动更多脑子?”
“所有省力装置的背后,都是更复杂的思考。”
“真是坑爹的设计逻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