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别泼冷水,让我高兴会儿。”他坐直身子,“剩下十个啥时候进?趁热打铁啊。”
“建议分两批。”娜娜调出设备负载模拟图,“当前加热系统连续运行已达安全上限,若强行满载,故障概率提升至38%。”
“又是数据说话。”陈浩皱眉,“可都是一样的泥、一样的坯,凭啥不能一块烤?”
“材料一致不代表热环境一致。”她指着屏幕,“窑内气流分布受装载量影响,后排易形成冷区。分批烧制可验证稳定性,降低整体风险。”
陈浩沉默了几秒,挠了挠头。“你说得对……我就是怕拖太久,万一哪天这泥又不行了呢。”
“样本T-04至T-06成分稳定。”娜娜说,“无短期劣化迹象。”
“行吧。”他叹口气,“先烧十个,剩下十个明早再说。”
第二批入窑时,陈浩格外仔细。他亲手调整每个坯体的位置,反复确认通风道畅通,甚至用尺子量了间距。
“你比第一次当爹还紧张。”娜娜说。
“那当然。”他嘿嘿一笑,“这可是咱的第一条‘量产线’。”
烧制期间,娜娜全程监控,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。陈浩坐在旁边,难得安静,手里捏着一块备用泥料,无意识地搓成小球,又压扁,再搓圆。
时间一点点过去。
黎明时分,冷却程序结束。
娜娜戴上手套,缓缓拉开窑门。热气涌出,带着熟悉的焦香。
陈浩屏住呼吸,凑上前。
十个陶罐整齐排列,胎体均匀,色泽沉稳。唯一一件有色差的,也只是表面泛青,不影响结构。
“全合格?”他声音有点抖。
“九件完全达标,一件外观微瑕,功能无损。”娜娜轻敲罐壁,清脆的“叮”声接连响起,“抗压测试预估全部通过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陈浩咧嘴笑了,一屁股坐在地上,仰头望着天花板。“嘿……咱还真行。”
“数据支持结论。”娜娜开始归档本次烧制参数,“建议将‘T-S01’流程固化,作为后续生产基准。”
“贴墙上吧。”陈浩爬起来,“让这炉子天天看着,别想偷懒。”
娜娜打印出流程图,贴在操作台旁。陈浩接过笔,在下方空白处歪歪扭扭写下一行字:“别急,慢才快。”
“这句话逻辑矛盾。”娜娜说。
“可它管用。”他拍拍她的肩,“以前我总想一步到位,结果全是废品。现在才知道,慢下来,反而走得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