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事。”他撸起袖子,“这回我不光用手,我还用眼神过滤。”
“眼神不在清洁效率评估体系内。”她说。
“那你等着瞧。”他走到采样瓶前,打开盖子,挖出一团湿泥,搓了搓,“看看这质感,滑得跟抹了油似的。”
他拉成细条,在空中轻轻一甩,泥条颤巍巍弹了一下,没断。
“瞧见没?”他得意地晃了晃手,“这就是天赋。”
娜娜调出光谱仪,准备对新一批原料做快速检测。
陈浩把泥团放回瓶中,顺手拿起那个最端正的陶罐,对着嘴吹了口气,罐口发出低沉的嗡鸣。
“还能当乐器。”他眼睛一亮,“下次开会,我就拿它敲节奏,增加发言气势。”
“会议议程不包含音乐环节。”她说。
“规矩都是人定的。”他把罐子放下,搓着手,“等咱们烧出一百个,我就在基地门口垒个陶罐墙,上面刻字——‘此地出品,绝不漏汤’。”
娜娜抬头看了他一眼。
“你要刻,建议使用耐候性涂料。”她说,“否则风沙侵蚀,三个月后只剩一片模糊。”
“你还真给我规划上了?”他笑出声,“行,那就用金刚砂混合树脂,刻深点,传十代都不怕。”
他弯腰检查窑车轨道,确认无杂物阻碍。
“对了,”他忽然想起什么,“咱要不要给这第一批罐子起名字?”
“命名非必要生产流程。”她说。
“那我也要起。”他指着第一个,“这个叫‘破晓’,象征黑暗尽头的第一缕光。”
他指向第二个:“这个叫‘铁壁’,结实,靠得住。”
第三个歪嘴的,他想了想:“叫‘笑尘’,人生在世,总得有点幽默感。”
娜娜静静听着,手指在终端上轻点两下。
陈浩凑过去看屏幕,发现她在生产备注栏里输入了一行小字:“T-04(破晓),T-05(铁壁),T-06(笑尘)——用户自定义标识,仅供参考。”
“你还真记了?”他乐了。
“资料完整性要求。”她说,“包括非标准字段。”
他摇头笑着,回到操作台前,拿起工兵铲,开始清理工作台边缘的干泥屑。
窗外,水车依旧转动,带动皮带发出稳定的吱呀声。
他铲完最后一块硬泥渣,抬起身,看了眼那排静静立着的陶罐。
灯光下,它们沉默地站着,像三个刚通过验收的新兵。
他走过去,轻轻拍了下“破晓”的肩。
“明天继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