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拧开水管,一边倒一边搅。泥浆溅到袖口,他也不管,继续搅。
“你说咱们这算不算从零开始重建人类文明?”
“目前进度:水力驱动系统已运行,食品储存方案进入试验阶段。按历史发展序列,下一步可能是纺织或冶炼。”
“先别跳那么远,咱先把这罐子做成。不然种子烂了,明年连种地都没得搞。”
泥团逐渐成形,陈浩伸手捏了一块,拉出一条细条,没断。
“嘿,这泥还挺听话。”
“可塑性达标。”娜娜点头,“可进入塑形准备阶段。”
“工具呢?”
“转盘已组装完毕,待调试。修型工具由厨房铲改造,边缘打磨光滑。”
陈浩走过去看那台简陋装置——电机上面焊了个铁盘,接了开关和调速器,看起来像是谁拿废品站淘来的零件拼的代步车。
“这玩意儿能转稳吗?”
“测试数据显示转速波动小于百分之五,满足基础塑形需求。”
“行,那就让它转起来试试。”他按下按钮。
铁盘缓缓旋转,发出轻微的嗡鸣。
“下一步,”娜娜递给他一团泥,“中心定位,手掌施压,开口。”
陈浩接过泥团,往转盘中央一拍,双手沾满湿泥,小心翼翼地往上推。
泥胚慢慢隆起,歪歪扭扭,像个喝醉的蘑菇。
“这比想象中难啊。”
“力度不均,壁厚差异过大。”
“你别光说问题,给点提示。”
“左手固定外壁,右手掌心贴内侧,匀速上提,呼吸平稳。”
他深吸一口气,重新开始。
这一次,泥胚终于有了点罐子的模样,虽然口沿歪斜,整体倾斜,但至少是个完整的形状。
“怎么样?”
“外形不合格,但可用于干燥测试。”娜娜伸手轻触边缘,“保留此样品,标记为T-01。”
“T-01?搞得像科研项目。”
“所有试验品需编号管理。”
陈浩把泥罐小心移到旁边木板上,盖上湿布。
“接下来等它晾干?”
“自然阴干至少四十八小时,避免阳光直射或通风过强。”
“然后烧?”
“先进行初步硬度检测,再决定烧制参数。”
“行。”他拍拍手上的泥,“那咱趁这时间,把下一锅泥备好?”
“可以。同时检查炉窑温控系统,确保烧制环境稳定。”
陈浩点点头,又挖了一坨泥放进盆里。
外面,水车依旧缓缓转动,带动传送带运送着刚磨好的玉米粉。新的一天已经开始,而新的麻烦,也正从一团湿泥里慢慢冒头。
他揉着肩膀,看着那块正在变硬的泥胚,忽然说:
“你说……咱要是做个双层的,中间抽真空,是不是就能当保温瓶用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