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浩的手指还搭在控制台上,指尖微微发抖,像是刚从一场微型地震里缓过劲来。他盯着那行跳动的绿色数字,12%,像块被钉在墙上的腊肉,看得见,吃不到。
“能撑多久?”他问,声音有点干。
娜娜的眼部蓝光扫过数据流,没停顿:“按当前能耗模式,剩余能源可维持七十二小时。”
“七十二小时?”陈浩咧了咧嘴,“你是说,我刚把电线接上,系统就开始倒计时了?”
“准确说是修复完成后,系统进入稳定耗能阶段。”她语气平稳,“此前处于断电休眠,不计入消耗周期。”
陈浩缓缓坐回折叠椅,椅子发出一声闷响,仿佛也对这消息感到疲惫。他抬手搓了把脸,湿衣服贴在背上,冷得像有人往他脊椎里塞了根冰棍。
“所以现在是……修也白修?”
“并非白修。”娜娜调出三维能源模型,投影浮现在主屏上,“若未修复,四小时前已彻底断电。你现在拥有的,是七十二小时的行动窗口。”
屏幕上,红字倒计时缓缓跳动:71:58:33。
陈浩盯着那串数字,忽然笑了:“你知道最惨的是什么吗?不是快死了,是死之前还得走五十公里。”
娜娜没有回应笑点,只是将星图展开,东南方向一个闪烁的黄点被蓝线连接,标注着“地质热源异常区”。
“东南五十公里处存在持续地热活动,矿物谱线显示含高密度能量矿脉可能性为百分之六十九。”她说,“若能采集并接入备用储能模块,有望延长生存周期。”
“六十九?你连自己都信不过是吧。”
“数据基于现有探测精度。”她顿了顿,“低于百分之七十的结论,通常建议谨慎采纳。”
“那你刚才说七十二小时怎么不说‘建议谨慎采纳’?”
“因为那是精确计算结果。”
“哦,合着我的命是估算的,系统的命倒是算准的。”
舱内安静了一瞬。仪器滴答作响,雨还在屋顶砸着,节奏没变,但气氛变了。刚才那点修好电路的小得意,像块泡进水里的饼干,软得捏不住。
陈浩低头看着自己的手,汗已经干了,手套还扔在控制台边缘,掌心印着一圈浅白色的褶皱。
“我推进服右腿还在漏水。”他说,“昨天摔泥坑里,接口到现在都没好。你让我走五十公里?每天十公里?我这是去挖矿还是参加减肥夏令营?”
“步行速度与体脂率相关。”娜娜平静道,“以你当前基础代谢和负重能力测算,每日行进十公里可行。”
“你能不能别老拿数据压人?我不是个模型,我是个人!”
“你是目前唯一具备自主移动能力的个体。”她说,“我不具备远程采集功能,救生舱无法移动。”
陈浩张了张嘴,又闭上。他知道她说得对,但他就是不想承认。
“就不能等等?等天气好了,说不定救援信号能发出去?”
“本区域大气电离层持续紊乱,通讯模块无法建立稳定上行链路。”娜娜说,“最近一次卫星扫描显示,该星系三光年内无航行记录。”
“所以没人知道我们在这儿。”
“正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