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1章 制作受阻,工艺难题浮现

第一轮测试开始。

苏珊把三小块样本分别标上100℃、150℃、200℃,放进烘箱。设定好时间后按下启动键。机器发出低沉的嗡响,面板上的数字缓缓上升。

等待期间,卡尔拿着尺子量每个样本的厚度,记下初始数据。娜娜架起显微摄像模块,对准测试台中央的弯曲夹具。

“等会儿弯的时候要慢。”陈浩蹲在旁边,“太快看不出裂纹什么时候出现。”

“知道。”苏珊眼睛贴在观察窗上,“温度到了。”

她打开烘箱门,热气扑出来。三人戴好隔热手套,依次取出样本,放上测试台。

娜娜第一个操作。

机械手指稳稳夹住100℃样本两端,缓慢施加压力。金属条中间慢慢拱起,刚到45度角时,“啪”一声裂开。

“脆。”卡尔记下,“一百度不行。”

第二个样本加热到150℃。这次弯曲推进到60度才断裂,裂缝较小。

“有进步。”陈浩摸着断口,“还是硬。”

第三个样本加热到200℃。娜娜刚施加一点力,整根材料就像饼干一样折成两截。

“过火了。”苏珊摇头,“强度全没了。”

“结论?”陈浩看向大家。

“安全弯曲区间极窄。”娜娜调出图像对比,“150℃接近可用,但仍有断裂风险。180℃可能是最佳点,但我们没有精确控温设备。”

“烘箱最高只能设到200,而且实际温度浮动至少正负十五度。”苏珊补充,“也就是说,你以为调的是180,实际可能165或195,差一点就报废。”

“那怎么办?”卡尔合上记录本,“难道每次加热都祈祷运气好?”

没人说话。

陈浩站起来,走到设计图前。他指着传动杆连接处的受力区域:“这里要扛住犁地时的冲击力。如果材料太脆,翻两块石头就得换新。咱们可没那么多矿芯可采。”

“降低标准呢?”苏珊问,“比如改用更简单的结构,减少对材料韧性的依赖?”

“可以。”陈浩点头,“但那样的话,整个框架都得重算。连接方式、支撑角度、重量分布……全要变。等于推倒重来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那也不是不行。”卡尔说,“反正图纸还能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