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就当我们在给废铁打招呼。”陈浩说,“好歹证明这儿还有活人会按按钮。”
第七轮信号发射后,他们开始轮流盯屏。
娜娜保持连接状态,实时监控链路反馈。她的语音提示每隔几分钟响起一次:“无回传信号”“背景噪声水平稳定”“天线相位未漂移”。
到了两个小时,卡尔打了哈欠。
“我建议暂停。”他说,“连续发射对元件有累积压力,我们现在连对方有没有接收机都不知道。”
“再试两轮。”陈浩没看她,“六小时不行,就八小时。总得把概率跑完。”
“你这是赌。”苏珊说。
“我一直都在赌。”他说,“以前赌哪个参数能碰巧不炸,现在赌对面有没有人也在赌。”
第八轮信号发出。
第九轮。
第十轮。
中间有一次电源模块温度逼近阈值,娜娜自动启用了冷却冗余方案,临时切断非必要负载,维持了发射节奏。
四小时过去,监听界面依旧空白。
苏珊揉了揉眼睛,“要不要降低发射频率?改成五分钟一次,减轻负担。”
“不动。”陈浩说,“节奏一乱,更容易漏掉回应。”
“那你打算守到什么时候?”
“守到它响为止。”他说,“或者修到它响。”
这句话让屋里安静了几秒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然后卡尔低声说:“你这人真是又懒又轴。”
“优点总得搭配着用。”陈浩咧嘴一笑。
第五个小时,第十五次发射完成。
突然,娜娜的指示灯由蓝转黄。
“检测到异常信号。”
所有人瞬间坐直。
“来源方向与目标区一致。”她继续说,“持续时间四点一秒,包含七组等距脉冲,间隔误差小于千分之三。”
“是不是干扰?”苏珊问。
“排除自然源。”娜娜调出频谱图,“信号载波稳定,带有窄带调制特征,且重复模式符合人工编码逻辑。”
“放出来。”陈浩说。
一声短促的“嘀——嘀嘀——嘀——”从扬声器传出,节奏规整,不像随机噪音。
“再放一遍。”
声音再次响起。
“这他妈……”卡尔站了起来,“这不是咱们早年勘探队用的信标格式?”
“版本较旧。”娜娜分析,“属于第三代自动化信令协议,通常搭载于远程探测单元或固定观测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