纸张抖了一下,陈浩的手指停在半空。他没缩回手,也没去拿那页纸,只是盯着它看。这玩意儿像是被风吹动了,可实验室里根本没风。
苏珊伸手把文件抽走,顺手夹在笔记本里。“别愣着了,”她说,“刚才那一抖,说不定是打印机卡纸前兆。”
娜娜站在终端后,光学镜头转向桌面。“检测到轻微震动波形,来源为地面传导,持续0.4秒。”她顿了顿,“概率最高为隔壁施工组搬运金属架所致。”
卡尔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腿,又抬头:“不是我。”
陈浩终于把手收回来,揉了揉脸。“行吧,那就当它是个好兆头——咱们的通信项目,从今天开始正式抖一抖。”
他走到白板前,看着昨天写下的目标:**覆盖半径提升至十五公里,盲区减少百分之八十**。字迹有点歪,油性笔还漏了一点墨在角落。
“现在说说正事。”他转过身,“你昨晚整理的协议草案,到底哪条路最靠谱?”
苏珊翻开笔记本,抽出几张打印图铺在操作台上。一张是地形剖面,另一张画着信号衰减曲线。“只改软件不行。”她说,“我们现在用的天线太弱,功率再大也传不远。就像拿手电筒照山沟,光都被挡死了。”
陈浩点头:“所以得换个灯泡?”
“换个灯罩更准确。”她指着图,“现有天线是全向发射,能量散开,打不远。如果改成定向高增益,把信号集中成一束,往固定方向推,能穿进峡谷。”
娜娜立刻响应:“数据库匹配成功。三种可行结构:八木天线、抛物面反射器、贴片阵列。综合重量与材料限制,推荐使用微型贴片阵列。”
卡尔摸出尺子,在纸上画了个小方块。“回收电路板能切出基板,铜线绕几圈就行。难点是馈电点位置要准,差一毫米都可能让信号偏移。”
“那不就是手工活?”陈浩说,“你们搞设计,我负责念咒保佑别焊反。”
苏珊没理他,继续往下说:“光改天线也不够。信号到了那边,还得能听清。我查了资料,QPSK调制比现在的FSK效率高,抗干扰也强。”
“说人话。”陈浩靠在桌边。
“简单说,现在我们发信号像拍电报,嘀嗒嘀嗒,容易听错。QPSK相当于一次发四个状态,信息量翻倍,还能纠错。”
娜娜同步投影一组数据图表。“模拟结果显示,在当前噪声环境下,QPSK结合自适应编码,误码率可降低至千分之一点二,传输距离预估增加四点七公里。”
陈浩吹了声口哨:“快赶上我跑步的速度了。”
卡尔皱眉:“硬件改动会增加能耗。天线阵列加上驱动电路,每台终端多耗两瓦。现在储能吃紧,不能无节制加负载。”
“两瓦不多。”苏珊说,“但我们可以加个自动休眠机制。没人说话时,设备降频待机,有信号再唤醒。”
“听着像上班摸鱼。”陈浩说。
“本质差不多。”她回了一句,“省电就得懒一点。”
娜娜补充:“已计算整体功耗变化。若仅改造五台主站设备,日均新增耗电不超过百分之一,可接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