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而且它不怕人。”陈浩插嘴,“我们第一次见它的时候,它正蹲在我鞋面上啃泥。”
“你让它啃了十分钟。”苏珊说。
“我觉得它挺可爱的。”陈浩耸肩,“再说我当时懒得动。”
“第二个物种是夜间活动的发光藤蔓。”娜娜调出下一段影像,“叶片背面有共生荧光菌,受震动或湿度变化刺激会发出蓝绿色光。”
“我们在山洞里靠它找路。”苏珊补充,“亮度足够照明,还不耗电。”
“关键是安静。”卡尔终于开口,“不像手电筒,开一下引来一堆虫子。”
“第三个是地下真菌群落。”娜娜展示一组剖面图,“分布深度三至八米,与某种树根形成共生网络,疑似具备信息传递功能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陈浩问。
“就像它们能互相‘通知’哪里有水或者危险。”苏珊解释,“我们在不同位置做扰动实验,三十分钟后另一端的菌丝活性明显改变。”
“听着像WiFi。”陈浩咧嘴,“还是免费的。”
“目前无法确定是否涉及神经信号模拟。”娜娜说,“需要更多样本进行基因测序。”
“那你刚刚不是说没有更多样本?”陈浩愣住。
“只剩一半。”苏珊说,“另一个在风暴那天掉海里了。”
“哦。”陈浩摸了摸鼻子,“那当我没问。”
娜娜关掉投影,转向另外两人:“请补充环境数据。”
小主,
苏珊翻开笔记本,摊在桌上:“整个岛屿呈环形地貌,中心区域为火山残骸,土壤富含铁锰氧化物。植被以耐盐碱种类为主,但发现三处异常绿化带,推测有地下水源。”
她掏出几张手绘图:“这是我标记的采样点分布,红圈是高营养区,蓝线是水流走向。”
卡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石头,放在桌中央。
“这个。”他说,“表面灰白色,内部带金属光泽。硬度很高,敲下来一点能划伤钢刀。”
他接着拿出一张草图:“我在东侧山坡发现了矿脉露头,大概二十米长,埋深未知。这是走向示意图。”
“你画得还挺像样。”陈浩凑过去看,“比我小学美术课交的作业强。”
“别打岔。”苏珊敲了下桌子,“这些资料要整合进报告,不能只靠口头描述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陈浩坐直,“所以我来总结一下这次最离谱的事。”
他清了清嗓子:“第一天出海就撞上风暴,船差点翻;好不容易靠岸,结果发现岛上有个洞穴系统,里面全是那种发光藤;我们进去找避难点,结果碰上了陆行蟹全家聚会;出来的时候又赶上地震,差点被滚石砸成肉饼。”
“中间你还睡着了。”卡尔说。
“那是战术性休整。”陈浩瞪他一眼,“总之,我们活着回来了,带回来了东西,也搞清楚了那地方不是死地,是有生态系统的活岛。”
“而且不是短期形成的。”苏珊接过话,“土壤层至少积累了几百年,某些植物年龄超过一百二十年。”
“也就是说。”陈浩摊手,“那地方早就该有人发现,但偏偏没人提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