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冰与铁》剧本中,魏冰开担任的便是政委的角色。而科瓦廖夫,自然就是那个不服管教的夏伯阳了。可魏冰开是华国人,让一个华国人万里迢迢跑去做苏联人的政委,无论如何都怪怪的。(说得不好听些,还叫人以为苏联已经没有合格的知识分子了呢。)因此,编剧很鸡贼地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小小的变体,改成了引导与被引导的一对恋人。这样一来,既不会显得魏冰开狗拿耗子,也不会显得科瓦廖夫思想叛国了。
至于剧本的结局,则是这种变体关系结合历史背景,自然催生的结果。时代的大浪下,夏伯阳和克雷奇科夫都只能被推着走。一切都是必然的。
魏冰开帮助科瓦廖夫重塑了信仰。但重拾信仰的科瓦廖夫选择了饮弹自尽。这对他而言,到底是幸运,还是不幸呢?
商叶初隐隐猜测,这个结局,多半是国内的编剧补上的。
说起来,《冰与铁》这部剧本,从架构和情节上来讲,竟比商叶初预想中好得多。
从苏联解体到现在,华俄两国起码合拍了五六部电影,商叶初全都看了一遍。每一部都极其离奇。譬如有一部,片中的华国角色全程用咏叹调说话,浓浓的翻译腔差点让商叶初以为自己的母语不是中文。还有另一部,俄国男主跨山越海地来到华国冒险,竟然在国内见到了喷火的怪兽和四处砍人的兵马俑,还在华国酒馆中看到了戴三角帽的海盗与美洲神婆——商叶初真不知道这是哪个华国!
《冰与铁》剧本虽然情节上嵌套了至少三四个经典桥段,但整体呈现的效果,竟是比较统一的。两国的三位编剧,硬生生用“共同的信仰”这一概念,把两套完全不同的叙事,强行捏合在一起,编织成了一部逻辑还能自洽,两国形象也没有诡异刻板印象的剧本。质量倒是比从前那些两国合拍的片子好得多了。
不愧是纪念建交70周年的片子,重要到两国的编剧写剧本时终于愿意过脑了。
商叶初又翻了半晌,最终下定了决心。比起她从前出演的那些片子,《冰与铁》的剧本不算十分出色。但想想它背后代表的东西,拿下这部片子还是值得的。
比起争取《天君》《天半》等剧本时累死累活的程度,拿下《冰与铁》倒是容易得多了。会俄语是选取演员的硬性指标,商叶初靠着自己用半年时间学成的塑料俄语脱颖而出。俄语比她好的人人山人海,但局限在演员这个范围内,商叶初顿时天下无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