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不怪编导室这帮牛马没上进心。
活少钱多离家近,这么好的工作,谁特么想放弃?
当官升职?
多的那两级工资,有天天摸鱼舒坦吗?
起码在杨庆有和王含玉看来,没有,绝对没有。
科员的工资就够花了。
没必要给自己上难度。
至于其他人,想来观念都差不多,唯一那个例外,估计就是秦庄了。
大学生,心气高,一心一意为人民做奉献,天天不是琢磨着创作新剧本,就是给报社杂志投稿子。
要不是他撑着。
相关单位,还以为全总的创作编导室撤销了呢!
哪有一屋子靠文字吃饭的闲人,不给报社杂志投稿的?
.................
第一批领到工业券的幸运儿,基本是政府部门加下属单位。
苏颖下班回家后,咧着嘴正准备往外掏工业券时,没成想杨庆有更加麻利,三张券直接甩在了她面前。
“今儿发工资了,新出的购货券,二十元工资能领一张,我们团是第一批试用的单位,怎么样?没见过吧?”
正当杨庆有乐呵呵等着接受夸奖时,苏颖抿着嘴,在皮包里掏出了同样的券,数量还更多。
0.1、0.2。
这可能就是工资有零有整的好处,领到的券拿出来更唬人。
“我们单位也是。”
“咦........没意思。”
杨庆有兴致缺缺道:
“我还以为能给你个惊喜呢!”
“这就够惊喜的了。”
苏颖美滋滋的把券收拢到一起,哗哗哗的数着数,笑道:
“我下班后接佳佳时,专门跟佳佳去了趟王府井,我打听过了,买辆最便宜的自行车,只需要二十张票,我每月最低二点七张票,你每月三张,加起来就是五点七张,三个月,不,四个月,家里就能添辆自行车。”
杨庆有闻言好奇道:
“自行车没涨价?”
“没啊!”
苏颖诧异道:
“为什么涨价?多少年都是那个价,一直没变过,是吧佳佳。”
刚领了零花钱的王佳佳,坐门口,手里攥着杨庆有给的两块钱,正不知如何是好,是先塞口袋里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