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逾韩、李鹤、许破奴等人并未歇在晋县,而是连夜赶去了晋阳城。
晋阳城距晋县不算太远,此城是太原郡治、也是并州州治所在,为并州第一大城。
环绕此城的晋县、榆次、阳邑等县,都是并州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县、富县。
并州虽大,但精华和重心,就在这一圈当中。
同样赶往晋阳城的,还有晋县县令李朗,以及几个晋县的大户代表。
他们直接来到了州府之中。
“方伯!”
“郡君!”
“王公!”
一进门,李朗便对着端坐其中的三道人影行礼。
坐中央的老者约有六十余岁,胡须略苍,但面容有神,颇有些慈眉善目的意思。
——并州刺史韩问渠,一州方伯之尊。
刺史一职,屡经变动,当其名为‘刺史’时,只行监察之权,品级只有五品,比起郡守还要低许多。
当其名‘州牧’时,那他就统管一方,为二品显职,位同九卿。
不过,无论其是短暂存在过的‘州牧’还是长期监察的‘刺史’,他们都是代天巡牧地方、坐镇州府的,地方官无论品级大小,都必须持下官之礼。
没有哪个傻子郡守,敢在刺史面前端起架子来。
每一个刺史,都是从郡守中遴选拔擢而出的。
只要不犯错,在离开刺史这个岗位后,他们下一步就是往九卿迈进了。
另一人年轻十余岁,身材魁梧,有武人之姿——太原郡守杨松。
杨松原是武人,后因司空王宸举荐,来边郡任郡守之职。
一般来说,同品级的将军调任同级郡守,都被视为高升。
毕竟将军不打仗,权力很难变现,跟郡守没法比。
陈知兵那种从中郎将绕过正职将军,直接跳到大郡郡守的,是因为河东情况特殊、立有大功傍身、背后有靠山——三者缺一不可。
最后一人年纪最大,须发皆白,虽不为官,却面容威严,让人不敢直视——王氏王聂。
王宸身在庙堂,不能持家,这位便是代王宸主掌王氏大小事的族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