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7章 银龄沐辉,寿与天齐

【构建“老-青-幼”星火传承链。】

指令下达的瞬间!

主屏画面切换!

月球,“广寒宫”基地,“桂殿”中枢。

一位穿着银灰色舱内服、精神矍铄、看不出具体年龄的老者(首批注射药剂的退休航天工程师),正通过全息通讯,为中京“稷下学宫”的少年班讲解“星槎”推进原理。他思维清晰,言语风趣,将复杂的聚变引擎比喻为“老火慢炖的高汤”,引来少年们阵阵笑声和崇拜的目光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画面旁标注:

“银龄启明”计划首位深空讲师:陈工(82岁,注射后生理年龄:55岁)】

【授课对象:“稷下”少年星舰班(平均年龄:12岁)】

地球,天工城“摘星楼”。

一群戴着“勿忘”戒、白发苍苍却眼神锐利如鹰的老匠人,正围着一台正在组装的深空探测器核心部件。他们不再亲自动手,而是用丰富的经验和毒辣的眼光指导着年轻的工程师。

“这里!公差还是大了0.5微米!逃不过‘九章’的扫描!返工!”

“小王!你那个应力释放算法不对!照我三十年前在‘东方红’上用的土办法来!”

年轻工程师们心服口服,认真记录。画面旁标注:

【“银龄智库”:天工城“摘星楼”国宝匠人团(平均年龄:78岁,平均注射后生理年龄:60岁)】

【指导项目:“伏羲”号深空探测器(目标:奥尔特云)】

最后画面,切回京城西山。

小晚晚正踮着脚,小心翼翼地将一枚刚刚获得的、幼儿园“敬老爱老”小勋章,别在太姥爷王老栓崭新的靛蓝色土布褂子上。王老栓腰杆挺得笔直,满脸红光,注射后的他仿佛年轻了二十岁。他布满老茧的大手,轻轻抚摸着重外孙女柔软的头发,浑浊的老眼望着指挥中心窗外那轮永恒运转的明月,又看看屏幕上那些重新焕发事业第二春的老伙伴们,咧嘴一笑,露出仅剩的几颗牙,对着镜头(仿佛对着整个龙国的老人),中气十足地吼道:

“老伙计们!都支棱起来!”

“咱的好日子…”

“且长着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