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乖乖!核反应堆配破冰艏?”总工赵一锤的放大镜滑过《动力舱剖面图》,蒸汽轮机旁赫然标注着“铀燃料棒”!“快!给一车间加装铅板!”他吼声未落,学徒已抱着辐射防护服冲进风雪。
船台之上,钢鲸初现峥嵘。核动力舱被铅壳裹成巨茧,船艏的破冰刃用特种锰钢锻造,淬火时冰水浇上去,“刺啦”腾起白雾如龙。最让老师傅们咋舌的是船尾的“大蜂巢”——六边形补给平台能同时起降三架直升机,升降机直通底舱冷库。
试航日,渤海冰原刮着白毛风。“极地”号的核动力艏像热刀切黄油,钢甲刺进冰层时冰屑喷溅如瀑。船抵大竹礁,王小柱扒着哨所窗台傻了眼:船腹“嗡”地张开巨口,升降台托着集装箱稳稳落在礁盘上。箱门开启,青翠黄瓜顶着小黄花,红番茄还带着温室余温!
更大的惊喜在医疗舱。牙医钻的嘶鸣里,赵大勇龇着刚补好的板牙傻笑:“比俺老家县医院还亮堂!”无影灯下,阑尾炎战士的刀口缝线细如发丝。舱壁的苏联制恒温箱里,血浆袋微微鼓动,像颗活着的心脏。
捷报乘电波飞越山海关。青海湖边的边防站里,哨长攥着结冰的望远镜喊:“给咱们也弄条‘奶妈船’吧?巡逻车冻趴窝半个月了!”
系统光幕应声铺展:
【交易:1998年加拿大“荒原驼”多功能保障车技术】
【全地形底盘+自热给养舱+手术台】
【交易物:西夏文《吉祥遍至口合本续》木刻本(海内孤本)】
“西夏文佛经!”文献专家捶胸顿足,“北宋年间的木活字,全世界就剩半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