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0章 归家的暖流

“嗯,上午玩累了。”林阳含糊地应道,巧妙地避开了药剂的事。他看向姥爷王老栓,老人虽然没多说什么,但那紧锁的眉头彻底舒展开,眼神里充满了踏实的欣慰。王建国则从随身的、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,小心翼翼地往外掏东西: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、还带着点余温的煮鸡蛋;一小袋自家炒熟、喷香的花生;几个红彤彤、一看就是自家树上摘的冻柿子;甚至还有一小罐密封的、姥姥自己腌的咸菜疙瘩……

“家里没啥好东西……都是你姥姥念叨着你们在城里吃不着……”王建国憨笑着,将东西一样样放在床头柜上,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家人的心意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看着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和姥姥手心温度的东西,看着三位亲人风尘仆仆却充满喜悦和关切的脸庞,林阳和苏白薇心中都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。家的温暖,亲人的牵挂,是这世间最朴实也最强大的力量。

“姥姥,姥爷,大舅,快坐下歇歇。”林阳赶紧搬来椅子,又倒了温水递过去,“谢谢你们大老远来看我们。我们都好多了,真的。”

姥姥拉着苏白薇的手,仔细端详着她清丽红润了不少的脸庞,眼中充满了长辈的心疼和慈爱:“好闺女……受苦了……现在看着气色是真好多了!老天保佑!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!” 她絮絮叨叨地问着苏白薇的身体恢复情况,叮嘱着各种乡下的养身土方。

王建国则坐在林阳身边,沉默地喝着水,目光不时扫过沉睡的小雨和旁边的林阳,那眼神里,有失而复得的巨大满足,有历经担忧后的平静,更有一种看到家人平安无事后卸下重负的轻松。

病房里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浓浓的温情。乡音俚语,嘘寒问暖,简单的食物香气,交织成一幅最温暖的人间烟火图。

就在这时。

“唔……”病床上的小雨发出一声细微的呓语,长长的睫毛颤动了几下,缓缓睁开了眼睛。那双大眼睛起初还有些迷茫,但当她看清床边围着的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时,瞬间迸发出巨大的惊喜!

“姥姥!姥爷!大舅!”小雨惊喜地叫出声,声音清脆响亮,带着刚刚睡醒的软糯,却中气十足!她像只灵活的小猴子,一骨碌就从床上爬了起来,动作敏捷得让王老栓和王建国都微微一愣——这孩子,精神头也太足了!

“哎哟!我的小心肝!你可醒了!”王姥姥喜极而泣,一把将扑过来的小雨紧紧搂进怀里,枯瘦的手不停地摩挲着小雨的后背,“可想死姥姥了!让姥姥好好看看!哎哟,这小脸……怎么摸着……好像更有劲儿了?” 姥姥感觉怀里的小身体似乎比记忆中更结实了一些,那份活力几乎要满溢出来。

小雨咯咯笑着,在姥姥怀里扭来扭去,小脸红扑扑的,眼睛亮得像星星,完全没有经历巨大痛苦后的萎靡,反而精神焕发:“姥姥!我可想可想你们啦!我跟你们说,薇薇姐姐现在可厉害啦!哥也给我吃了变厉害的‘药药’!我现在可有劲儿啦!” 她兴奋地挥舞着小拳头,完全忘了林阳之前的叮嘱。

“药药?”王姥姥和王老栓、王建国都听得一愣,不明所以。

林阳和苏白薇相视一笑,眼中带着了然和一丝无奈。林阳连忙岔开话题:“小雨是说她最近吃饭很香,身体壮实了。姥姥,您摸摸,是不是长肉了?”

姥姥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,又仔细摸了摸小雨的胳膊腿,脸上笑开了花:“是!是结实了!好!好!城里水土养人!”

王老栓看着活蹦乱跳、精神头十足的小雨,又看看气色红润、眼神清亮的苏白薇,再看看沉稳内敛、目光坚定的林阳,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,心中最后一丝悬着的石头也终于彻底落了地。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少见的、舒展开的、带着暖意的笑容,端起水杯,重重地喝了一大口。

窗外,冬日的阳光暖融融地洒进来,照亮了病房里团聚的温馨,也照亮了每个人劫后余生、沐浴在亲情与新生力量中的笑脸。

基因之火带来的改变悄然发生,而家的温暖,永远是这变革时代里,最坚实、最温暖的港湾。

王家庄的炊烟,跨越了千山万水,终于在这病房里,升腾起最慰藉人心的暖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