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后都看看开户吧

晓棠最佩服顾先生认纸的本事。什么样的纸是宣纸,什么样的是毛边纸,什么样的是竹纸,他摸一摸、看一看就知道;甚至能说出是哪个年代的纸,用什么原料做的。“这纸跟人一样,有自己的性子,”顾先生拿起一张旧纸,“你看这宣纸,纤维长,韧性好,能存上千年;这竹纸,脆,存不了太久,所以修竹纸的书更要小心。”

有天,晓棠在书坊的角落里发现一个旧木箱,里面装着些更古老的书,书页已经发黑,还有虫蛀的洞。“顾爷爷,这些书还能修吗?”

顾先生叹了口气:“难了,虫蛀得太厉害,很多字都没了。”他拿起一本,小心翼翼地翻开,“不过能补多少是多少,总不能让它们就这么烂了。这些书里藏着多少故事啊,丢了怪可惜的。”

晓棠看着顾先生一点点清理虫蛀的书页,心里突然有个念头:“爷爷,我能跟您学修书吗?我想把这些老书都修好。”

顾先生看着她眼里的光,点了点头:“想学就学,只是这活枯燥,还伤眼睛,你得有恒心。”

晓棠的恒心比顾先生想的还足。她每天放学就来书坊,先从最基础的理书学起——把散乱的书页按顺序排好,用铅笔轻轻标注页码;再学修补撕裂的书页,用和原书相近的纸,裁成合适的形状,涂上薄薄的糨糊,小心翼翼地粘在破口处。

起初,她总把糨糊涂多了,干了之后纸上会留下硬痕;要么就是粘歪了,看着别扭。顾先生也不怪她,只是说:“慢慢来,手熟了就好了。修书就像绣花,一针一线都得用心。”

暑假时,县图书馆的人找到顾先生,说有一批旧书需要修补,想请他去帮忙。顾先生年纪大了,腿脚不太方便,晓棠就自告奋勇跟着去。她帮着顾先生整理书页、传递工具,看着顾先生修补那些泛黄的线装书,心里既紧张又自豪。

小主,

图书馆的馆长看着晓棠熟练地粘补书页,惊讶地说:“这小姑娘比有些专业人员还能干。”

顾先生笑着说:“是个好苗子,肯学,也细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