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看到你的

老油坊的醇香

豫北的太行山下,有个叫油坊屯的村子。村子中央的老槐树下,藏着一座老油坊,黑黢黢的木梁上挂着盏马灯,墙角堆着榨油剩下的花生饼,空气里常年飘着股醇厚的花生香,混着桐油和木头的味道,闻着就让人踏实。油坊的主人姓杨,是个六十多岁的老汉,村里人都叫他杨油匠,榨了一辈子油,胳膊上的肌肉块比年轻人还结实,手上的老茧厚得像层牛皮。

这年秋分,地里的花生刚收完,带着泥土的潮气。杨油匠正蹲在油坊门口,用簸箕筛花生,饱满的花生粒滚落在竹筐里,发出“哗啦啦”的脆响。他筛得仔细,瘪粒、坏粒都挑出来,扔进旁边的猪食盆里——榨油的花生,必须是最饱满的,这是他爹传下来的规矩。

“杨大爷,还榨油呢?”一个骑电动车的小伙子停在槐树下,车筐里放着个空油桶,是邻村的张磊,在镇上开小超市,以前总来油坊进花生油。“给我来二十斤,最近好多人问你这老油坊的油。”

杨油匠直起腰,捶了捶后背:“刚榨了新油,香得很。”他领着张磊进了油坊,巨大的木质榨油机立在中央,像头沉默的老兽,榨膛里还残留着榨过的花生饼渣,散发着焦香。

“您这老伙计还挺精神。”张磊拍了拍榨油机的木柱,上面布满了岁月的刻痕。

“比我精神,”杨油匠笑了,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,“光绪年间传下来的,我爷爷的爷爷就用它榨油,结实着呢。”他掀开旁边的油缸盖子,金黄的花生油泛着琥珀光,油面上还浮着层细密的泡沫——这是新油才有的样子。

杨油匠舀了瓢油,倒进张磊的桶里,油线又细又匀,落在桶里发出“咕嘟”声,香气瞬间浓了几分。“您这油比镇上的香多了,就是贵点。”张磊掂了掂油桶,沉甸甸的。

“一分钱一分货,”杨油匠擦了擦瓢,“我这花生是村里人种的,不打农药;榨油不用机器,就靠这老榨机压,油里没掺东西,香得纯。”

张磊付了钱,临出门时又说:“大爷,我 niece 放假从城里回来,说想看看老油坊咋榨油,您看方便不?”

“有啥不方便的,”杨油匠挥挥手,“让她来,正好明天我要榨新油,让她长长见识。”

第二天一早,张磊果然带着个戴眼镜的姑娘来了。姑娘叫林溪,是学食品工程的大学生,对传统榨油工艺很感兴趣。“杨爷爷,您这榨油要先炒花生吗?”她举着相机,镜头对着墙角的大铁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