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幕降临,土地庙内烛光摇曳。石云天摊开南京周边地图,众人围坐一起,开始策划下一步行动。
城外日军的搜捕仍在继续,但在这小小的庙宇内,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正在酝酿。
石云天知道,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更加危险,但也可能给日军细菌战计划以沉重打击。
他望向南京城方向,眼神坚定,无论前途如何艰险,他们必须阻止这场即将发生的巨大灾难。
而此时的另一边,汪精卫在官邸书房内焦躁地踱步,指尖的烟卷已积了长长一截灰烬。
窗外暮色渐沉,一如他此刻的心境。
门被轻轻推开,秘书带着一名身着便装的男子悄无声息地走进来。
“主席,调查的人回来了。”秘书低声禀报。
汪精卫猛地转身,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名调查员:“说结果。”
调查员递上一份薄薄的档案袋,声音谨慎:“主席,关于霓裳照相馆学徒小山子的背景,我们只查到他来自北方,具体籍贯无法核实,但有一个更重要的发现……”
他顿了顿,翻开档案中的照片:“过去几天内,皇军运输车被阻、防疫给水部遭人纵火、以及上次追捕抗日分子失利的事件现场,都有这个人的身影。”
汪精卫接过照片的手微微颤抖。
一张是运输车受阻时远处模糊的卖报少年背影,一张是防疫给水部围墙外看似无意路过的行人侧影,还有一张是乱葬岗附近搀扶伤者的青年轮廓。
虽然衣着、装扮略有不同,但那双异常沉静的眼睛却如出一辙。
“确定是他?”汪精卫的声音透着寒意。
“属下比对过照相馆登记照,八成把握。”调查员补充道,“而且每次事件发生时,他都有不在场证明,但证明人都是与他往来密切的几个外地人。”
汪精卫挥手让众人退下,独自站在窗前。
南京城的灯火在夜色中明灭,而那个叫“小山子”的少年,就像一枚埋在他眼皮底下的钉子。
他想起不久前在办公厅门口,那个低眉顺眼的学徒,此刻却像一把抵在他胸口的尖刀。
石云天在暗房冲洗照片时,莫名感到一丝不安。
这种直觉曾多次救他于危难之中。